轉載-健康新聞-疫情升溫 上周兩萬多類流感患者掛急診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1月10日 下午11:01
相關內容
新聞報導: 流感再添2死 黴漿菌多2成2012年1月11日 上午8:00
新聞報導: B型流感再奪2命 慢性病患小心2012年1月10日 下午6:58
新聞報導: 流感門急診攀升 克流感搶手2012年1月10日 下午5:37
流感疫情快速升溫,光是上一週,超過兩萬一千位類流感患者湧入急診,併發症個案大增76例,雙雙寫下這個流感季新高,值得注意的是,B流感來勢洶洶,上週奪走兩命,分別住在新北市的58歲與71歲婦女,有慢性病史,疾管局預估,流感疫情即將在農曆年達到高峰,要是類流感患者佔急診病患達兩成,必須加開類流感門診。
天氣冷颼颼,流感病毒持續發威,上週急診類流感高達兩萬一千六百人,佔了總
新聞報導: B型流感再奪2命 慢性病患小心2012年1月10日 下午6:58
新聞報導: 流感門急診攀升 克流感搶手2012年1月10日 下午5:37
流感疫情快速升溫,光是上一週,超過兩萬一千位類流感患者湧入急診,併發症個案大增76例,雙雙寫下這個流感季新高,值得注意的是,B流感來勢洶洶,上週奪走兩命,分別住在新北市的58歲與71歲婦女,有慢性病史,疾管局預估,流感疫情即將在農曆年達到高峰,要是類流感患者佔急診病患達兩成,必須加開類流感門診。
天氣冷颼颼,流感病毒持續發威,上週急診類流感高達兩萬一千六百人,佔了總
▼5則網友回應▼
-
老鼠屎 還是一顆米 • 1日22小時前
-
fancer •
------醫學界犯了一個錯,在處理急性病毒感染時。整個流感治療及疫情控制的成敗,最大的關鍵在於「病毒感染的『初期』完全不能吃含蛋白質的食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生物演化的基本原理。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動物受到感染後,食慾都會變差,它意味著受到感染後不喜歡吃東西的生物,在長期的演化中存活了下來。如果感染時,營養是那樣的重要,那麼動物在受到感染後,將會變得很貪吃,但是,那與事實並不相符。然而,這種說法恐怕還是很難令人信服,因為我們會生病不舒服、食慾不振,都是病毒造成的,這個觀念又是我們所犯的第二個錯誤。
------病毒感染後,人體產生的大多數症狀,都是白血球釋放細胞素( cytokines )所造成,包括發燒、倦怠、全身酸痛、食慾不振、嗜睡、鼻塞、咳嗽…等。免疫系統應該不至於演化出一些傷害自己的方法,因為那會使得此物種在演化的過程中被淘汰掉。它的目的就是不要讓你攝入食物,並適度、巧妙的運用及消耗體內庫存備用的營養物質,尤其是蛋白質。而這正是目前醫界在處理急性病毒感染時,所犯的最大錯誤。在病毒感染的「初期」完全不能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只要予以補正,大部份的急性病毒感染,就不再那麼致命了。如果你想了解完整的來龍去脈,我已留下了足跡,只要有心而能找到源頭,你心中大部份的疑問,幾乎都能得到解答。不過,我也盡力簡化摘要成一般人可接受的說明如下:
------病毒主要結構為DNA或RNA,DNA及RNA的主要成份是嘌呤與嘧啶,嘌呤與嘧啶主要是由胺基酸合成,胺基酸則是蛋白質的成份。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胺基酸可合成嘌呤與嘧啶,嘌呤與嘧啶可合成DNA及RNA,DNA或RNA則可組合成病毒。
------很明顯,病毒的終極原料為蛋白質,以化學的觀點,沒有反應物 (蛋白質、胺基酸),自然就沒有生成物 (病毒) 的產生。令人迷惑的是,蛋白質 (胺基酸) 也是免疫細胞繁殖及抗體產生所必須的重要物質,因此很多人相信,在病毒感染時補充蛋白質,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來消滅病毒,卻不知此舉也造成病毒的大量繁殖。病毒的抗原,是免疫反應最大的驅動力量,如此一來將會導致嚴重的疾病,並引發很大的免疫反應,來消滅大量產生的病毒,最後就可能導致所謂的免疫風暴,也就是過強的免疫反應,傷害了自己的組織,最嚴重會導致個體的死亡。當年的SARS及新流感的死亡病例,死因很多非病毒直接造成,而是免疫風暴。抑制病毒的繁殖,以最小的免疫力來消滅它,才是這場戰爭的最高指導原則,而這也一直是免疫系統運作的方式。
------事實上,演化已做了巧妙的安排,利用控制肝臟對嘌呤與嘧啶的重新合成 (De Novo Synthesis),達到控制病毒複製,卻不影響免疫細胞的繁殖及抗體的產生。原來,一般的細胞並無能力合成嘌呤與嘧啶,必須仰賴肝臟供給,但是,免疫細胞卻也有能力合成嘌呤與嘧啶。生病時不想吃東西,是免疫細胞分泌細胞素的結果,並非由病毒所直接造成,其目的是要終止營養物質的攝入,尤其是蛋白質。此時,藉由分解肌肉蛋白,來維持血中胺基酸的濃度,免疫細胞可以自由獲取,用來分裂繁殖及製造抗體。在肝臟經由細胞素、壓力賀爾蒙及交感神經的協同作用,抑制了嘌呤與嘧啶的重新合成,於是只有極少或沒有嘌呤與嘧啶可被產生,進而運送到受感染的細胞供病毒利用,所以病毒便很難複製。至於如何抑制肝臟細胞合成嘌呤與嘧啶,及為何攝入的蛋白質會使得肝臟合成的嘌呤與嘧啶增加,搜尋「病毒感染的初期為什麼不能吃含蛋白質的食物」或「完全戰勝急性病毒感染」可以得到詳盡的說明。
------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時(急性期是指疾病開始的前四天,或第五天後仍有發燒、全身酸痛、倦怠或嗜睡等症狀的時候),蛋白質的攝入必須禁止 (這與目前的觀念有極大的出入),如果不是在急性期,則無需限制。天然食物中不含蛋白質的很少,最好是去便利商店購買包裝上的成分標示「蛋白質標示為零」的,如仙草蜜、愛玉凍、果凍、蒟蒻、寒天、果汁、運動飲料…。病毒性疾病加入蛋白質及相關營養物質控制的概念,將可大幅下降如流感、登革熱、腸病毒、一般感冒…的死亡率、傳染力及疾病的嚴重度,並大幅縮短痊癒的時間。事實上,如果在急性病毒感染的一開始即控制營養物質的攝取,大多數的感染均可在48~72小時內結束。注意 : 必須是一發病就開始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沒發燒限制兩天(48小時),有發燒限制三天(72小時),如有嘔吐或厭食的時候,則喝水就好。最好不要以為好了就提前破戒。萬一不是在一開始就限制,處理的原則相似,只是會病得較久,較嚴重。 -
-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