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楊育民細說宇昌案 現任蘋果老闆當年力挺
新頭殼 - 2012年1月13日 下午7:23
新頭殼newtalk 2012.01.13 李雲深/台北報導
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今天發表公開信,完整詳述當初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為了宇昌生技案,赴美力邀他參與的過程。除了讚賞蔡英文是值得信賴的領導人,並透露,當年兼任Genentech首席執行長的現任蘋果電腦董事長亞瑟李文森,對TaiMed Group的進展非常支持,而且聽到翁啟惠,何大一和陳良博這三個名字,當場稱讚這是難得的世界級團隊。
楊育民表示,台灣絕對是有發展生技產業的潛力。「可是如果我們敢夢卻不敢做,遇事不敢擔當,黑白不分。那發展生技產業就只是一場夢了。」他說,今天擺在眼前不可磨滅的事實是:宇昌生技TMB-355的發展,已成功的完成了第二期臨床試驗。中裕新藥(宇昌生技改名)也在優秀的執行長張念原博士成功的領導下,成長茁壯。國發基金會投資也就是人民的投資已獲利2.5倍以上,大約8-10億元新台幣。
他在2006年11月翁啟惠來Genentech訪問後,就已向他的老闆, 也就是Genentech的首席執行長亞瑟李文森博士 (Dr. Arthur Levinson)報告並獲得核准參加國科會生醫指導委員會。 接下來TaiMed Group的進展,都有他的瞭解和支持。
李文森博士是現任蘋果電腦的董事長(接任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兼Genentech的董事長。楊育民當他的直屬執行副總裁有六年之久。楊育民說,「他是我一輩子最敬佩的人,我也在這六年內替他建立了不少的業績。2007年2月, 我向他報告TaiMed Group當時的成員和願景以及我的角色。他一聽到翁啟惠,何大一,和陳良博這三個名字,當場稱讚這是難得的世界級團隊。」
楊育民表示,我有幸近距離觀察蔡英文的作為和操守典範,深深的感覺到她正直、有能力、冷靜、穩健、很理性,一直都是把國家和團隊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值得信賴的領導人。我也給宇昌創業團隊高度評價。他強調,宇昌創業團隊所有隊員都是頂尖、專業務實、正直作人、勤懇做事。他們都會是我一輩子的好朋友。
發表這篇回憶錄,楊育民有許多感慨,文中表示,當時他心想,總算能替家鄉盡點心力。文章最後,他說:「我深深希望大家能將所有的能量放在發展未來的高科技、生物科技或者綠能科技上,使台灣比現在更美好,更完善,也更有創新和競爭力。」「告別了,台灣生技! 我已筋疲力盡。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
以下是楊育民發表的回憶錄全文: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 細說宇昌生技
楊育民
第一次見到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是2006年11月21日。我本來並不認識啟惠, 但當然知道他是個知名的科學家。 在當年10月中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後的第二個禮拜, 他打了個越洋電話給我。提議要和我見面討論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就這樣,我們在11月底 終於見了面 。
我們在舊金山南邊的小鎮 Burlingame 的 Kincaid’s Bayhouse 晚餐。Kincaid’s Bayhouse就在海灣邊,很清靜。 啟惠院長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誠懇, 謙虛, 有點安靜, 很溫文儒雅。 我們一見如故,暢談生技產業發展直談到半夜。 隔天一整天他在Genentech參觀, 研討,及演講。
以啟惠在生物科學界的聲望,他來Genentech訪問, 是我很大的光榮。啟惠訪問Genentech之後, 我們繼續用電話或E-Mail連絡。 他的熱心,很讓我感動。我也同意啟惠的看法:台灣是有發展生技產業的潛力。啟惠開門見山的要我加入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團隊。一開始我猶疑不決。我說:“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確有潛力。但是發展生技產業是長期的,政府人事是短期的。也就是說學是長期的, 政府是一時的。這個斷層是發展生技產業最大的障礙。政黨可輪替,但科技發展得永續。”
還有,我問:“台灣是那一位掌有生技產業計劃的決策權?這個決策者會在位多久?” 啟惠說, 我們大家一起來為台灣奮鬥,他會以中研院院長身分,領導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十年。生技產業的決策權在行政院。他有行政院的全力支持, 我們會有十年的時間。我就這樣被說服了。 我想,好吧,大家全力以赴,應該十年內可以為家鄉創造出一片天。我的角色很清楚,就是以生技專業身分,和翁院長及台灣產、學、官、商各界精英大老合作,專注台灣生技產發展的策略判斷和規劃,提供策略的支持和生技實業營運經驗的參考。透過翁啟惠院長的推薦,國科會主委陳建仁博士也馬上來函聘我為國科會竹北生醫指導委員會委員。
接下來2007年1月20日星期天,我們在舊金山開了竹北生醫園區指導委員會,我負責招待委員會會員到Genentech參觀。 這場會議集合了台灣生技業二十幾位重要大老,包括翁啟惠院長、國科會主委陳建仁、衛生署署長侯盛茂、愛滋病世界權威何大一博士、張有德博士、 蘇懷仁博士、 陳良博博士、中央研究院王惠鈞副院長、國科會副主任委員戴謙博士、美國FDA 林秋雄主任、陳紹琛博士、中研院生醫所陳垣崇博士、國科會駐舊金山楊啟航博士、 上騰生技公司董事長Dr.張鴻仁、 科學工業園區顏宗明副局長、 行政院科技組李主任宗洲博士。 工研院李鍾熙院長由吳副主任怡靜代表。科技大家長李遠哲前院長也參加了我們的晚餐。
這個會議,名稱雖然只是竹北生醫園區指導委員會,實際上卻是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產業萌芽關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李遠哲前院長,翁啟惠院長, 和國科會陳建仁主委都提到2006年12月底行政院院會討論生技產業發展,從行政院院長,到各部會首長都有共識支持並加速台灣的生技發展。我們與會人士在此會議中,會議外,還有會議後,熱情無私的討論,推敲,為國家發展生技產業的遠程願景畫出了很令人雀躍的輪廓。有夢最美! 這個願景包括新藥開發,生技創投,研發育成,生技生產,及藥材開發製造。我們也共同達到了由國家發展基金來投資支持生技新藥開發,建立育成中心,還有樹立醫材產業製藥產業創業投資環境和誘因的共識。我們也同意由陳良博、林秋雄、陳紹琛、蘇懷仁、張有德,戴謙,和我七人來訂定竹北生醫園區發展目標與策略、協調整合跨部會生物醫學相關資源. 我那時感觸良多: 驀然回首,我已去國三十七年,有點感傷的想:“總算能替家鄉盡點心力。” 誠如余光中所寫的:「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同年2月,陳良博、何大一,翁啟惠和我 開始討論成立一新藥開發公司及如何讓其擁有足夠的資本額、經營團隊及信用,以便能從Genentech爭取到TMB-355(當時叫TNX-355)的授權。在台灣方面,國科會陳建仁主委和經建會何美玥主委也正式得到當時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的核准,讓國發基金參與投資此一新公司。2007年2月16日, 陳建仁主委寫了一個電子信箋給陳良博:“經建會何美玥主委和我週三會見了蘇院長。他同意經建會準備意向書(LOI)給翁啟惠院長與 Genentech的3月1日談判。希望Genentech談判成功。”這真是好消息。
在其後的數個月裡 (2007年2-5月),宇昌的幾位創辦人分工合作,陳良博及張鴻仁負責民間籌資;何大一和我則致力於取得TMB-355的授權。工研院吳副主任怡靜也加入了。她負責整理創業計劃和分析創業資料。翁啟惠當時是我們的精神領袖。因為公司尚未正式成立,但是又要馬上跟Genentech談授權合作。所以我們就由何大一提議用TaiMedGroup(TMG) 為我們的稱呼,沒有中文名字。
當時我是Genentech 的執行副總裁及七人執行委員(Executive Committee)之一. Genentech 在 2006年初就已內
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今天發表公開信,完整詳述當初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為了宇昌生技案,赴美力邀他參與的過程。除了讚賞蔡英文是值得信賴的領導人,並透露,當年兼任Genentech首席執行長的現任蘋果電腦董事長亞瑟李文森,對TaiMed Group的進展非常支持,而且聽到翁啟惠,何大一和陳良博這三個名字,當場稱讚這是難得的世界級團隊。
楊育民表示,台灣絕對是有發展生技產業的潛力。「可是如果我們敢夢卻不敢做,遇事不敢擔當,黑白不分。那發展生技產業就只是一場夢了。」他說,今天擺在眼前不可磨滅的事實是:宇昌生技TMB-355的發展,已成功的完成了第二期臨床試驗。中裕新藥(宇昌生技改名)也在優秀的執行長張念原博士成功的領導下,成長茁壯。國發基金會投資也就是人民的投資已獲利2.5倍以上,大約8-10億元新台幣。
他在2006年11月翁啟惠來Genentech訪問後,就已向他的老闆, 也就是Genentech的首席執行長亞瑟李文森博士 (Dr. Arthur Levinson)報告並獲得核准參加國科會生醫指導委員會。 接下來TaiMed Group的進展,都有他的瞭解和支持。
李文森博士是現任蘋果電腦的董事長(接任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兼Genentech的董事長。楊育民當他的直屬執行副總裁有六年之久。楊育民說,「他是我一輩子最敬佩的人,我也在這六年內替他建立了不少的業績。2007年2月, 我向他報告TaiMed Group當時的成員和願景以及我的角色。他一聽到翁啟惠,何大一,和陳良博這三個名字,當場稱讚這是難得的世界級團隊。」
楊育民表示,我有幸近距離觀察蔡英文的作為和操守典範,深深的感覺到她正直、有能力、冷靜、穩健、很理性,一直都是把國家和團隊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值得信賴的領導人。我也給宇昌創業團隊高度評價。他強調,宇昌創業團隊所有隊員都是頂尖、專業務實、正直作人、勤懇做事。他們都會是我一輩子的好朋友。
發表這篇回憶錄,楊育民有許多感慨,文中表示,當時他心想,總算能替家鄉盡點心力。文章最後,他說:「我深深希望大家能將所有的能量放在發展未來的高科技、生物科技或者綠能科技上,使台灣比現在更美好,更完善,也更有創新和競爭力。」「告別了,台灣生技! 我已筋疲力盡。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
以下是楊育民發表的回憶錄全文: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 細說宇昌生技
楊育民
第一次見到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是2006年11月21日。我本來並不認識啟惠, 但當然知道他是個知名的科學家。 在當年10月中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後的第二個禮拜, 他打了個越洋電話給我。提議要和我見面討論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就這樣,我們在11月底 終於見了面 。
我們在舊金山南邊的小鎮 Burlingame 的 Kincaid’s Bayhouse 晚餐。Kincaid’s Bayhouse就在海灣邊,很清靜。 啟惠院長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誠懇, 謙虛, 有點安靜, 很溫文儒雅。 我們一見如故,暢談生技產業發展直談到半夜。 隔天一整天他在Genentech參觀, 研討,及演講。
以啟惠在生物科學界的聲望,他來Genentech訪問, 是我很大的光榮。啟惠訪問Genentech之後, 我們繼續用電話或E-Mail連絡。 他的熱心,很讓我感動。我也同意啟惠的看法:台灣是有發展生技產業的潛力。啟惠開門見山的要我加入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團隊。一開始我猶疑不決。我說:“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確有潛力。但是發展生技產業是長期的,政府人事是短期的。也就是說學是長期的, 政府是一時的。這個斷層是發展生技產業最大的障礙。政黨可輪替,但科技發展得永續。”
還有,我問:“台灣是那一位掌有生技產業計劃的決策權?這個決策者會在位多久?” 啟惠說, 我們大家一起來為台灣奮鬥,他會以中研院院長身分,領導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十年。生技產業的決策權在行政院。他有行政院的全力支持, 我們會有十年的時間。我就這樣被說服了。 我想,好吧,大家全力以赴,應該十年內可以為家鄉創造出一片天。我的角色很清楚,就是以生技專業身分,和翁院長及台灣產、學、官、商各界精英大老合作,專注台灣生技產發展的策略判斷和規劃,提供策略的支持和生技實業營運經驗的參考。透過翁啟惠院長的推薦,國科會主委陳建仁博士也馬上來函聘我為國科會竹北生醫指導委員會委員。
接下來2007年1月20日星期天,我們在舊金山開了竹北生醫園區指導委員會,我負責招待委員會會員到Genentech參觀。 這場會議集合了台灣生技業二十幾位重要大老,包括翁啟惠院長、國科會主委陳建仁、衛生署署長侯盛茂、愛滋病世界權威何大一博士、張有德博士、 蘇懷仁博士、 陳良博博士、中央研究院王惠鈞副院長、國科會副主任委員戴謙博士、美國FDA 林秋雄主任、陳紹琛博士、中研院生醫所陳垣崇博士、國科會駐舊金山楊啟航博士、 上騰生技公司董事長Dr.張鴻仁、 科學工業園區顏宗明副局長、 行政院科技組李主任宗洲博士。 工研院李鍾熙院長由吳副主任怡靜代表。科技大家長李遠哲前院長也參加了我們的晚餐。
這個會議,名稱雖然只是竹北生醫園區指導委員會,實際上卻是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產業萌芽關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李遠哲前院長,翁啟惠院長, 和國科會陳建仁主委都提到2006年12月底行政院院會討論生技產業發展,從行政院院長,到各部會首長都有共識支持並加速台灣的生技發展。我們與會人士在此會議中,會議外,還有會議後,熱情無私的討論,推敲,為國家發展生技產業的遠程願景畫出了很令人雀躍的輪廓。有夢最美! 這個願景包括新藥開發,生技創投,研發育成,生技生產,及藥材開發製造。我們也共同達到了由國家發展基金來投資支持生技新藥開發,建立育成中心,還有樹立醫材產業製藥產業創業投資環境和誘因的共識。我們也同意由陳良博、林秋雄、陳紹琛、蘇懷仁、張有德,戴謙,和我七人來訂定竹北生醫園區發展目標與策略、協調整合跨部會生物醫學相關資源. 我那時感觸良多: 驀然回首,我已去國三十七年,有點感傷的想:“總算能替家鄉盡點心力。” 誠如余光中所寫的:「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同年2月,陳良博、何大一,翁啟惠和我 開始討論成立一新藥開發公司及如何讓其擁有足夠的資本額、經營團隊及信用,以便能從Genentech爭取到TMB-355(當時叫TNX-355)的授權。在台灣方面,國科會陳建仁主委和經建會何美玥主委也正式得到當時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的核准,讓國發基金參與投資此一新公司。2007年2月16日, 陳建仁主委寫了一個電子信箋給陳良博:“經建會何美玥主委和我週三會見了蘇院長。他同意經建會準備意向書(LOI)給翁啟惠院長與 Genentech的3月1日談判。希望Genentech談判成功。”這真是好消息。
在其後的數個月裡 (2007年2-5月),宇昌的幾位創辦人分工合作,陳良博及張鴻仁負責民間籌資;何大一和我則致力於取得TMB-355的授權。工研院吳副主任怡靜也加入了。她負責整理創業計劃和分析創業資料。翁啟惠當時是我們的精神領袖。因為公司尚未正式成立,但是又要馬上跟Genentech談授權合作。所以我們就由何大一提議用TaiMedGroup(TMG) 為我們的稱呼,沒有中文名字。
當時我是Genentech 的執行副總裁及七人執行委員(Executive Committee)之一. Genentech 在 2006年初就已內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