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科技新聞-科學「最美麗的理論」:科學家站起來 要解釋也要改變世界
台灣立報 - 2012年1月18日 下午10:26
策劃、編譯■李威撰、謝雯伃
Edge.org邀請各方人士表述各自心儀的科學理論,但無論是解釋世界的自然科學,或用來理解人類行為的行為科學,理論難免有所缺憾,總會遭遇到無法解釋的偶然(chance)。
加拿大知名科學哲學史教授哈金(Ian Hacking)表示,偶然的存在激發科學的研究,但對於偶然的不同態度卻引導出不同的科學理論發展方向。哈金以19世紀為分水嶺,過去以追求普遍原則為目的的決定論(determinism)漸趨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以偶然為核心的非決定論觀點。
哈金指出,達爾文的演化論便充滿偶然的印記。一方面,上帝沒有創造一種永恆存在的物種、不存在決定物種征戰勝負的主導性原則,且沒有一種廣袤的智能可掌握物種的生成變化;另一方面,天擇說以概率及觀察為基礎,對物種的消長變化提供可能的解釋。但達爾文仍然可用概率的方式解釋群體行為,進而達到馴服偶然的目的。
在行為科學方面,民族國家的出現,以及拿破崙統治期間,政府發展出清查、盤點及分類人口的技術,並大量印行人口資料數據,刺激統計學的快速發展。加上17世紀數學概率的運用,行為科學以統計為工具,掌握了類似於自然法則的規律。
當行為分析是建立在中立的統計與概率資料時,科學理論彷彿成為某種客觀知識,但哈金對此提出質疑。首先,由於統計學的發展愈趨成熟,人類被切割、分類
Edge.org邀請各方人士表述各自心儀的科學理論,但無論是解釋世界的自然科學,或用來理解人類行為的行為科學,理論難免有所缺憾,總會遭遇到無法解釋的偶然(chance)。
加拿大知名科學哲學史教授哈金(Ian Hacking)表示,偶然的存在激發科學的研究,但對於偶然的不同態度卻引導出不同的科學理論發展方向。哈金以19世紀為分水嶺,過去以追求普遍原則為目的的決定論(determinism)漸趨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以偶然為核心的非決定論觀點。
哈金指出,達爾文的演化論便充滿偶然的印記。一方面,上帝沒有創造一種永恆存在的物種、不存在決定物種征戰勝負的主導性原則,且沒有一種廣袤的智能可掌握物種的生成變化;另一方面,天擇說以概率及觀察為基礎,對物種的消長變化提供可能的解釋。但達爾文仍然可用概率的方式解釋群體行為,進而達到馴服偶然的目的。
在行為科學方面,民族國家的出現,以及拿破崙統治期間,政府發展出清查、盤點及分類人口的技術,並大量印行人口資料數據,刺激統計學的快速發展。加上17世紀數學概率的運用,行為科學以統計為工具,掌握了類似於自然法則的規律。
當行為分析是建立在中立的統計與概率資料時,科學理論彷彿成為某種客觀知識,但哈金對此提出質疑。首先,由於統計學的發展愈趨成熟,人類被切割、分類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