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不可避免的衝突:2012後的WTO
ETtoday - 2012年2月1日 上午12:24
蔡育岱 譚偉恩
相較於美國經濟目前的乍暖還寒與歐元十七國的結構矛盾。中國在加入WTO十年之後,已經緩步登上(至少形勢上)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此種國家在全球經濟排序地位上的相對增減是否對於國際組織(WTO)的未來發展有所影響,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對台灣來說,WTO的重要性毋庸贅言,而2012年是加入此組織的第十年,了解中國和WTO的互動,意義自然非凡且必要。本文擬從「中國」與多哈回合(Doha Round)為起點,探討中國經濟地位的改變與此回合貿易談判的失敗有何關聯性,以及中國的經濟崛起對WTO未來發展或走向的可能影響。
依據 Susan Schwab的觀察,多哈回合差不多已走到盡頭,現在的談判多半是一種慣例與儀式,突破性的進展在會員國之間已不可求。而巴西、印度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應對談判失敗負責。何以如此?蓋多哈回合目前進展受阻的關鍵原因是「非農產品的市場進入」問題(也就是手工製造業產品),而不是服務貿易或是農業議題。【注1】 中國恰好是目前全球主要市場中最大的手工產品供應國(在日本超過70%,韓國超過60%,巴西超過55%,而歐美國家也平均逾50%),這樣的地位自然在實際上衝擊多哈多邊談判的權力結構,並加深許多國家對於中國廉價手工產品的依賴。【注2】
然而,多哈談判的後期因為面臨全球經濟景氣不佳,與中國有貿易關係的國家開始將中國輸出的產品視為是一種威脅,甚至歸因中國所以能成為貿易大國端賴低估人民幣的匯率政策。此種認知導致他們在貿易上形成聯盟關係(alliance)去制衡中國。儘管北京當局已經開始追求人民幣的國際化,最終將放棄操控人民幣的匯率。但在此之前,緊張的貿易關係在中國與其它國家間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類似的情況其實在上個世紀也發生過一次,當日本逐漸在戰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曾利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相較於美國經濟目前的乍暖還寒與歐元十七國的結構矛盾。中國在加入WTO十年之後,已經緩步登上(至少形勢上)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此種國家在全球經濟排序地位上的相對增減是否對於國際組織(WTO)的未來發展有所影響,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對台灣來說,WTO的重要性毋庸贅言,而2012年是加入此組織的第十年,了解中國和WTO的互動,意義自然非凡且必要。本文擬從「中國」與多哈回合(Doha Round)為起點,探討中國經濟地位的改變與此回合貿易談判的失敗有何關聯性,以及中國的經濟崛起對WTO未來發展或走向的可能影響。
依據 Susan Schwab的觀察,多哈回合差不多已走到盡頭,現在的談判多半是一種慣例與儀式,突破性的進展在會員國之間已不可求。而巴西、印度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應對談判失敗負責。何以如此?蓋多哈回合目前進展受阻的關鍵原因是「非農產品的市場進入」問題(也就是手工製造業產品),而不是服務貿易或是農業議題。【注1】 中國恰好是目前全球主要市場中最大的手工產品供應國(在日本超過70%,韓國超過60%,巴西超過55%,而歐美國家也平均逾50%),這樣的地位自然在實際上衝擊多哈多邊談判的權力結構,並加深許多國家對於中國廉價手工產品的依賴。【注2】
然而,多哈談判的後期因為面臨全球經濟景氣不佳,與中國有貿易關係的國家開始將中國輸出的產品視為是一種威脅,甚至歸因中國所以能成為貿易大國端賴低估人民幣的匯率政策。此種認知導致他們在貿易上形成聯盟關係(alliance)去制衡中國。儘管北京當局已經開始追求人民幣的國際化,最終將放棄操控人民幣的匯率。但在此之前,緊張的貿易關係在中國與其它國家間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類似的情況其實在上個世紀也發生過一次,當日本逐漸在戰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曾利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1則網友回應▼
-
想創業翻身 請“點”我 • 台北, 臺灣 • 1日1小時前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