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健康新聞-一線抗癲癇藥 須慎防過敏
中央社 - 2011年12月7日 下午7:53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7日電)
長庚醫院發表154個藥害案例研究報告,顯示台灣人比白人容易對第一線
抗癲癇藥物過敏,導致
皮膚潰爛、肝炎、死亡等,臨床醫師應早期辨認過敏症狀,及早停藥,預防悲劇。
長庚醫院以2003到2009年蒐集到抗癲癇藥的藥害案例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名婦人手腕痛服用「卡巴氮平」類抗癲癇藥物,全身潰爛,1週後死亡。也有學生腦受傷引發癲癇而服用「樂命達」,1個月後嚴重過敏反應併發猛暴性肝炎死亡。
研究團隊認為,由於西方人的體質和亞洲人不同,「卡巴氮平」在美國白人一年每10萬人只有2人會產生嚴重皮膚過敏反應,但台灣竟高達59人,亞洲其他國家如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也都高達40到50人。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指出,近幾年來,基層醫師了解到台灣人的體質比較容易對卡巴氮平藥物過敏,改用「癲能停」等替代藥物,「癲能停」也是腦外科手術後的癲癇預防用藥,結果癲能停的藥害案件增加。
鐘文宏說,由於此類病患因已有內科問題,一旦發生藥物過敏反應,死亡率特別高,6年來20例癲能停引發的嚴重藥物
長庚醫院以2003到2009年蒐集到抗癲癇藥的藥害案例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名婦人手腕痛服用「卡巴氮平」類抗癲癇藥物,全身潰爛,1週後死亡。也有學生腦受傷引發癲癇而服用「樂命達」,1個月後嚴重過敏反應併發猛暴性肝炎死亡。
研究團隊認為,由於西方人的體質和亞洲人不同,「卡巴氮平」在美國白人一年每10萬人只有2人會產生嚴重皮膚過敏反應,但台灣竟高達59人,亞洲其他國家如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也都高達40到50人。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指出,近幾年來,基層醫師了解到台灣人的體質比較容易對卡巴氮平藥物過敏,改用「癲能停」等替代藥物,「癲能停」也是腦外科手術後的癲癇預防用藥,結果癲能停的藥害案件增加。
鐘文宏說,由於此類病患因已有內科問題,一旦發生藥物過敏反應,死亡率特別高,6年來20例癲能停引發的嚴重藥物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