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社評-美國新戰略部署 中國宜沉著應對
旺報 - 2012年1月8日 上午5:30
旺報【本報訊】
元月5日歐巴馬總統親赴五角大廈與國防部長帕內塔共同公布題為《持續美國全球領導:21世紀國防重點》的戰略評估報告。報告內容原為闡述美國裁減軍力及調整美軍兩面作戰的軍事戰略,但因為報告明確提到對中國和伊朗擴軍的憂慮,備受國際關注。
這份籌畫長達8個月的戰略報告強調,美軍今後將避免兩面作戰,不再派遣地面部隊進行海外大規模的持久戰,但確信有能力贏得一場主要戰爭,以嚇阻另一潛在敵手藉機擴大事端。此一所謂的「1+」戰略,針對的正是中國和伊朗。
無論是華府官員或媒體的近期言論,提到美國未來的敵手時,都會直接指向中國。五角大廈不具名的官員聲稱,美國具有足以嚇阻任何「反介入」的能力,其中包括針對中國研發的柴油攻擊潛艇及其(與伊朗)部署的反艦中程導彈,必要時將會發動攻擊。其實,這份戰略報告就提到,美國今後將加強新武器的研發,反制中國利用遠程導彈及雷達阻礙美軍行動,同時集結三軍並配合情報、監控、偵搜、網路安全設備及作戰原則等資源力量,突破中國與伊朗抵制美國進出南海和波斯灣的任何障礙。
歐巴馬總統公布這分親手策畫的戰略報告,必然嚴重衝擊到中美間的政治互信,升高北京與華府的戰略敵對態勢,進而增加雙邊潛在衝突的可能性。目前北京官方雖未做出正式回應,但從日前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2年《亞太地區發展報告》及《環球時報》的社論來看,中國內部正在醞釀新的反美情緒。
相較去年11月北京官方媒體還認為,美國雖有圍堵中國之心,但就實際的戰略意義而言,有些過分渲染;換言之,美國「重返亞洲」對部分亞太周邊國家,只會產生「安撫心理」的作用。當時媒體的評論就認為,中國GDP已占美國的40%,其在亞洲的經濟帶動力已超越美國,美國即便拉攏澳、菲、越等國,也難以圍堵中國。
於今,北京智庫面對美國國防戰略計畫點名是為防範中國與伊朗的威脅,反應顯然較過去強烈。《環球時報》社評就悲觀地認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已難改變,中國無論多努力改善雙邊關係,也無法紓緩中國崛起帶給美國的龐大壓力。該文甚至公開主張,中國不宜從美
元月5日歐巴馬總統親赴五角大廈與國防部長帕內塔共同公布題為《持續美國全球領導:21世紀國防重點》的戰略評估報告。報告內容原為闡述美國裁減軍力及調整美軍兩面作戰的軍事戰略,但因為報告明確提到對中國和伊朗擴軍的憂慮,備受國際關注。
這份籌畫長達8個月的戰略報告強調,美軍今後將避免兩面作戰,不再派遣地面部隊進行海外大規模的持久戰,但確信有能力贏得一場主要戰爭,以嚇阻另一潛在敵手藉機擴大事端。此一所謂的「1+」戰略,針對的正是中國和伊朗。
無論是華府官員或媒體的近期言論,提到美國未來的敵手時,都會直接指向中國。五角大廈不具名的官員聲稱,美國具有足以嚇阻任何「反介入」的能力,其中包括針對中國研發的柴油攻擊潛艇及其(與伊朗)部署的反艦中程導彈,必要時將會發動攻擊。其實,這份戰略報告就提到,美國今後將加強新武器的研發,反制中國利用遠程導彈及雷達阻礙美軍行動,同時集結三軍並配合情報、監控、偵搜、網路安全設備及作戰原則等資源力量,突破中國與伊朗抵制美國進出南海和波斯灣的任何障礙。
歐巴馬總統公布這分親手策畫的戰略報告,必然嚴重衝擊到中美間的政治互信,升高北京與華府的戰略敵對態勢,進而增加雙邊潛在衝突的可能性。目前北京官方雖未做出正式回應,但從日前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2年《亞太地區發展報告》及《環球時報》的社論來看,中國內部正在醞釀新的反美情緒。
相較去年11月北京官方媒體還認為,美國雖有圍堵中國之心,但就實際的戰略意義而言,有些過分渲染;換言之,美國「重返亞洲」對部分亞太周邊國家,只會產生「安撫心理」的作用。當時媒體的評論就認為,中國GDP已占美國的40%,其在亞洲的經濟帶動力已超越美國,美國即便拉攏澳、菲、越等國,也難以圍堵中國。
於今,北京智庫面對美國國防戰略計畫點名是為防範中國與伊朗的威脅,反應顯然較過去強烈。《環球時報》社評就悲觀地認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已難改變,中國無論多努力改善雙邊關係,也無法紓緩中國崛起帶給美國的龐大壓力。該文甚至公開主張,中國不宜從美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