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娛樂新聞-中國旅美琵琶演奏家吳蠻 懷抱琵琶不遮面 彈撥之間尋知交

PAR表演藝術雜誌 - 2012年1月7日 下午4:46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中國旅美琵琶演奏家吳蠻 懷抱琵琶不遮面 彈撥之間尋知交
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是少數能以東方樂器征服國際樂壇的音樂家,在她手中,琵琶早已走出古典傳統,成為現代音樂家眼中筆下揮灑豐富的樂器。帶著琵琶,吳蠻也以「吳蠻與朋友們」為名,進入鄉野山林中挖掘珍貴又不為人知的音樂,讓這些素人音樂家們成為音樂會主角。今年,吳蠻找到台灣的原住民朋友,讓山林之聲與錚鏦之音,愉快唱和……
人物小檔案
 1963年生於中國浙江杭州,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  師承琵琶教育家劉德海、鄺宇忠、陳澤民、林石城四位大師。  曾經參與《末代皇帝》、《喜宴》、《飲食男女》等電影配樂演奏。  1999年獲頒顧爾德獎(Glenn Gould Prize),成為該獎設立以來第一位女性人及第一位非西方樂器出身的獲獎人。  合作過的作曲家及團體包括羅‧哈里森(Lou Harrison),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泰瑞‧萊里(Terry Reily)、譚盾、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Kronos Quartet)等。
琵琶,能讓人有多少想像?是琵琶女的半遮面,還是昭君那懷抱琵琶拖著裙擺的悽悽楚楚?這些既有印象,若要平移到吳蠻身上來對照,可就行不通了!因為彈琵琶,她可以是中國第一位琵琶演奏碩士;可以是受邀在英國皇家亞伯特廳、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美國卡內基音樂廳首演琵琶協奏曲的演奏家;也可以是馬友友「絲路合奏團」(Silk Road Ensemble)的靈魂人物……而說她與昭君出塞完全無關,倒也不那麼絕對,因為她對音樂文化交流開創性的貢獻,讓顧爾德獎(Glenn Gould Prize)第一次頒給一位女性。她是吳蠻,《洛杉磯時報》所讚譽的:「將琵琶介紹到西方世界最重要的藝術家。」
別具音樂天分 在藝文大雜院中被發掘
雖非來自音樂世家,吳蠻也是出身於一個藝術家庭。父親吳國亭是中國一級畫師、著名的花鳥畫家,小時候的他們就住在浙江美術學院的大院子裡,與歌舞團、京劇團等藝文界的人士相鄰。在那時,住那種洗梳台、廁所共用的房子,北京話叫做「筒子樓」,吳蠻小時候常常在那裡哼著小調洗東西。直到有一天,一位叔叔終於忍不住開口了:「老吳,你的女兒歌唱得很準,很有音樂上的天賦,要不要讓她學個樂器,我可以教。」父母一聽,覺得太好了,於是老師便到倉庫拿了一個沒人要的舊琴來給她,而吳蠻也就這麼開始了她的琵琶之路。
沒跟著父親學習學畫畫,書法也只有學校課堂中教過的,充其量只能說是寫「毛筆字」罷了,根本談不上書法。然而,生長在這個環境裡,吳蠻仍舊與繪畫脫不了關係,也許是彈琴的模樣可愛,父親的同事畫家們就把她當作現成的模特兒。所以她從小就在他們工作室裡拿著琴坐著,一天到晚給那些叔叔阿姨們畫,畫完了之後他們出版成掛曆,裡面自然有她。受著這個影響,雖然自己不畫,但卻非常喜歡。也就因為有這段淵源,才有了她後來的作品Ancient Dance的產生。作品裡她將琵琶演奏與多媒體互動裝置配合,使得琵琶演奏的氣韻投射在視覺影像中,揉合即時呈現琴棋書畫的元素在音樂會中,讓觀眾在欣賞琵琶音樂的同時還可以有畫面上的聯覺,直到現在仍舊是音樂廳經常邀演的節目。
帶著玩過的樂器「傢伙」 壯起膽子闖蕩天涯
樂器是父母挑的,吳蠻也沒得選擇,但琵琶可以說是相當難入門的樂器,練習起來枯燥不說,抱起來更比她的個頭高出許多。加上杭州的夏天悶熱潮濕,汗水在身上、琴上沾得到處都是印子;到了冬天又下雪,手指頭不但凍得僵硬,彈破皮、出血都是常有的事。不過這些苦頭也沒有白吃,吳蠻一路上以高材生的成績晉級、保送上碩士,更成了幾位琵琶大師的得意門生,其中包括了中國國寶級演奏家劉德海及浦東派嫡傳弟子林石城。
▼1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