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科技新聞-特稿/科技全球化下的美「中」競合趨勢
中央日報 - 2012年1月17日 上午9:45
(一)前言
美「中」兩國的科技關係存在兩個迷思:首先,在全球化時代,許多問題必須靠著國際共同的力量才能解決,科學發明雖然屬於一種公共財,也是一國綜合國力的象徵,在科學領域領先的國家可以取得先行者優勢,也能夠將其他國家封鎖在重要的巿場之外,因此,大陸與美國在科技研發方面不單單是合作者,也是競爭者。其次,科技知識的擴散將使中共軍力持續改善,美國一些大學及私人實驗室是美國科技與軍力,領先世界其他國家的動力來源,但這些機構不少也都與大陸有合作關係,加快中共軍事現代化進度,科技擴散全球化,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一方面使美國安全得以確保,但另方面也製造更多威脅。美國必須確保最尖端、敏感科技不致大量外流到可能的對手手中,但又必須與像大陸這類的新興科技強權維持建設性關係,才是最符合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安全利益。
(二)強權崛起與科技全球化
儘管美國科技仍領先其他國家,但世界其他國家也正快速追趕,英國一份研究即指出,全球科技領域正走向多元,全球科技發展方向是被幾個中心所決定的。2002到2007年,像大陸、印度、巴西等國的國內年度研發經費都逐年倍增,這些國家的研發經費占全球總研發經費的比例,從過去的17%,成長為 24%。
中國大陸的國家科技發展目標尤其令人矚目。2006年中國大陸中長期科技發展計畫中載明,中共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走向「創新國」,在2050年成為全球科學強權。從1999年開始,大陸的研發經費每年增長率達到20%;2011年將達到歷史高峰的1530億美元,占全國GDP的1.6%;2020年計劃達到GDP的2.5%。在大陸的國家計畫中包含20項科學及工程的超大計畫,像是尖端的智慧晶片、載人太空飛行計畫、生化、奈米科技等。中共每年培養的高科技人才也逐年增加,2009年有218萬名科學及工程學領域的研究生。
儘管如此,中共當局對於大陸目前的科技發展的品質仍不滿意,尤其是投入和產出之間的落差太大。有媒體指出,科研經費中有60%都因人為貪污或分配不當而未能發揮作用。但若根據客觀數字,大陸的成就仍舊驚人,1996年,美國科學研究論文的產出數量是大陸的十倍以上,但卻有研究報告預估,2011年年底前,大陸新的專利數量將超過美國和日本。
雖然各國都在競相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但科技的發展趨勢卻是超越國界走向國際合作,從國際期刊越來越多合著的論文可看出這個走向,15年前大約25%的論文是合著,如今已達到35%。造成科技研發國際化的原因,像是通訊與交通越來越便捷,科學家可以同時在幾個地點做計畫,更容易取得資金、資料,以及各國的人才共同合作創造。
當前全球在科技研發領域的合作已經穿越國界,中國大陸學者最常選擇的是與美國學者共同發表論文。據統計,中國大陸學者在國際期刊的發表當中,40%左右都是和美國學者合著,其中資訊領域的合作最為頻繁,中國大陸與美國、台灣的企業家、會計師、管理人才等都密切合作,北京的跨國研發中心和網路公司,以及在美國駐點的創投資金,或在上海新成立的許多晶片設計公司等,是最新更值得關注的對象。
(三)美「中」競合關係架構
美「中」有關科技合作的官方架構是在1979年建立的,在當年的協議中包括超過25個議定書,以及超過60個附帶規定,主要執行單位是美「中」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成員包括中國大陸科技部部長及美國總統科技顧問。當初協議是兩國相關部會高層每兩年都要開會協商。在合作的具體內容方面,包括建立高階的生化科技工作小組、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農業部等相關單位的合作、能源部在清潔能源、石油天然氣、能源與環保相關技術上的合作交流、兩國也同意在公共衛生、治療,以及愛滋病研究等方面建立經常性合作關係。除了官方的交流之外,兩國民間機構在相關領域的合作也相
美「中」兩國的科技關係存在兩個迷思:首先,在全球化時代,許多問題必須靠著國際共同的力量才能解決,科學發明雖然屬於一種公共財,也是一國綜合國力的象徵,在科學領域領先的國家可以取得先行者優勢,也能夠將其他國家封鎖在重要的巿場之外,因此,大陸與美國在科技研發方面不單單是合作者,也是競爭者。其次,科技知識的擴散將使中共軍力持續改善,美國一些大學及私人實驗室是美國科技與軍力,領先世界其他國家的動力來源,但這些機構不少也都與大陸有合作關係,加快中共軍事現代化進度,科技擴散全球化,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一方面使美國安全得以確保,但另方面也製造更多威脅。美國必須確保最尖端、敏感科技不致大量外流到可能的對手手中,但又必須與像大陸這類的新興科技強權維持建設性關係,才是最符合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安全利益。
(二)強權崛起與科技全球化
儘管美國科技仍領先其他國家,但世界其他國家也正快速追趕,英國一份研究即指出,全球科技領域正走向多元,全球科技發展方向是被幾個中心所決定的。2002到2007年,像大陸、印度、巴西等國的國內年度研發經費都逐年倍增,這些國家的研發經費占全球總研發經費的比例,從過去的17%,成長為 24%。
中國大陸的國家科技發展目標尤其令人矚目。2006年中國大陸中長期科技發展計畫中載明,中共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走向「創新國」,在2050年成為全球科學強權。從1999年開始,大陸的研發經費每年增長率達到20%;2011年將達到歷史高峰的1530億美元,占全國GDP的1.6%;2020年計劃達到GDP的2.5%。在大陸的國家計畫中包含20項科學及工程的超大計畫,像是尖端的智慧晶片、載人太空飛行計畫、生化、奈米科技等。中共每年培養的高科技人才也逐年增加,2009年有218萬名科學及工程學領域的研究生。
儘管如此,中共當局對於大陸目前的科技發展的品質仍不滿意,尤其是投入和產出之間的落差太大。有媒體指出,科研經費中有60%都因人為貪污或分配不當而未能發揮作用。但若根據客觀數字,大陸的成就仍舊驚人,1996年,美國科學研究論文的產出數量是大陸的十倍以上,但卻有研究報告預估,2011年年底前,大陸新的專利數量將超過美國和日本。
雖然各國都在競相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但科技的發展趨勢卻是超越國界走向國際合作,從國際期刊越來越多合著的論文可看出這個走向,15年前大約25%的論文是合著,如今已達到35%。造成科技研發國際化的原因,像是通訊與交通越來越便捷,科學家可以同時在幾個地點做計畫,更容易取得資金、資料,以及各國的人才共同合作創造。
當前全球在科技研發領域的合作已經穿越國界,中國大陸學者最常選擇的是與美國學者共同發表論文。據統計,中國大陸學者在國際期刊的發表當中,40%左右都是和美國學者合著,其中資訊領域的合作最為頻繁,中國大陸與美國、台灣的企業家、會計師、管理人才等都密切合作,北京的跨國研發中心和網路公司,以及在美國駐點的創投資金,或在上海新成立的許多晶片設計公司等,是最新更值得關注的對象。
(三)美「中」競合關係架構
美「中」有關科技合作的官方架構是在1979年建立的,在當年的協議中包括超過25個議定書,以及超過60個附帶規定,主要執行單位是美「中」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成員包括中國大陸科技部部長及美國總統科技顧問。當初協議是兩國相關部會高層每兩年都要開會協商。在合作的具體內容方面,包括建立高階的生化科技工作小組、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農業部等相關單位的合作、能源部在清潔能源、石油天然氣、能源與環保相關技術上的合作交流、兩國也同意在公共衛生、治療,以及愛滋病研究等方面建立經常性合作關係。除了官方的交流之外,兩國民間機構在相關領域的合作也相
▼3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