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社評-制裁伊朗 中國未必是輸家
旺報 - 2012年1月19日 上午5:30
旺報【本報訊】
歐巴馬總統年初批准制裁伊朗石油與金融業的法案後,歐盟隨即表態支持,但中國明確表示反對。美國財長蓋特納近期專程前往北京尋求支持,換來的還是中方「願與美方平等協商解決分歧,而非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客套。
蓋特納訪中期間,美國務院曾敦促中國要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並明令禁止各國金融機構及能源企業與伊朗央行進行交易。此舉對在伊朗投資、營業卻在美國上市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或中國公有銀行等明顯形成壓力。這些中資企業若受到美方的制裁,必然要承擔龐大的經濟損失,中美關係為此也會增添更多變數。
日前美國務院已決定懲處對伊朗輸出汽油的中國國營「珠海振戎公司」,北京外交部立即表達強烈抗議,批評美國不應以國內法制裁外國公司,並把單方面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國際化。
伊朗控制下的荷姆茲海峽,戰略地位毋庸置疑。當今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石油運輸,都經過這條水道,且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原油是運往中國。因此,相較去年的利比亞變局,北京這回面對波灣新危機,顯得更加謹慎。美國目前對伊朗採取的是「炮艦外交」,近期已先後派遣「文森號」與「林肯號」核動力航母群進駐波灣,以因應伊朗可能進行海上封鎖。尤其,伊朗核科學家穆斯塔法才遭到暗殺,德黑蘭強烈的反美與反以列情緒高漲,波灣衝突已陷入一觸即發的險境。
西方媒體評論多認為,中國不配合國際制裁伊朗,是擔心影響中國的能源進口,更想利用制裁的機會,從伊朗獲取更多利益。溫家寶總理此時出訪沙烏地、阿聯與卡達三國,除了意在分散能源進口的風險,也隱喻了北京在伊核問題上的猶豫不決和矛盾心態。中國的兩難抉擇在於,它既不願失去在伊朗的經濟利益,又不願為伊朗而與美國正面衝突。溫家寶的波灣行程,反映出北京正在算計,如何在這場中美權力競逐中,既維護自身利益,又不得罪華府。
美國其實也已意識到對伊朗石油禁運的後續影響,其與歐洲盟邦至今尚未啟動制裁措施,就是希望先確立能取代伊朗原油出口的國家。理論上,如果國際制裁導致伊朗石油減產,波灣
歐巴馬總統年初批准制裁伊朗石油與金融業的法案後,歐盟隨即表態支持,但中國明確表示反對。美國財長蓋特納近期專程前往北京尋求支持,換來的還是中方「願與美方平等協商解決分歧,而非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客套。
蓋特納訪中期間,美國務院曾敦促中國要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並明令禁止各國金融機構及能源企業與伊朗央行進行交易。此舉對在伊朗投資、營業卻在美國上市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或中國公有銀行等明顯形成壓力。這些中資企業若受到美方的制裁,必然要承擔龐大的經濟損失,中美關係為此也會增添更多變數。
日前美國務院已決定懲處對伊朗輸出汽油的中國國營「珠海振戎公司」,北京外交部立即表達強烈抗議,批評美國不應以國內法制裁外國公司,並把單方面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國際化。
伊朗控制下的荷姆茲海峽,戰略地位毋庸置疑。當今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石油運輸,都經過這條水道,且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原油是運往中國。因此,相較去年的利比亞變局,北京這回面對波灣新危機,顯得更加謹慎。美國目前對伊朗採取的是「炮艦外交」,近期已先後派遣「文森號」與「林肯號」核動力航母群進駐波灣,以因應伊朗可能進行海上封鎖。尤其,伊朗核科學家穆斯塔法才遭到暗殺,德黑蘭強烈的反美與反以列情緒高漲,波灣衝突已陷入一觸即發的險境。
西方媒體評論多認為,中國不配合國際制裁伊朗,是擔心影響中國的能源進口,更想利用制裁的機會,從伊朗獲取更多利益。溫家寶總理此時出訪沙烏地、阿聯與卡達三國,除了意在分散能源進口的風險,也隱喻了北京在伊核問題上的猶豫不決和矛盾心態。中國的兩難抉擇在於,它既不願失去在伊朗的經濟利益,又不願為伊朗而與美國正面衝突。溫家寶的波灣行程,反映出北京正在算計,如何在這場中美權力競逐中,既維護自身利益,又不得罪華府。
美國其實也已意識到對伊朗石油禁運的後續影響,其與歐洲盟邦至今尚未啟動制裁措施,就是希望先確立能取代伊朗原油出口的國家。理論上,如果國際制裁導致伊朗石油減產,波灣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