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特稿/大陸地緣戰略與外交應對措施
中央日報 - 2012年1月19日 上午9:58
(一)前言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以及世界各國對區域合作的重視,中共近年來極為關切地緣戰略變動,一方面認為周邊不少國家對大陸的和平發展存有疑慮,尤其是美國自2009年以來,不但在人民幣匯率、台灣、西藏等問題上挑戰大陸核心利益,而且連結中亞、南亞、東南亞、東北亞,包括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澳洲、日、韓等國家對大陸進行圍堵,並在亞太形成以美國為首的雁行安全合作架構。另方面,中共亦評估由於世界地緣政治中心的東移,加之自身幅員規模及綜合實力的上升,已在國際間產生一定影響力,使得部分新興國家、周邊國家認同大陸的崛起,彼此間遂出現複雜的依存關係。雖然衝突、矛盾交錯,但致力穩定合作的局面也是必須。鑑此,中共表示今後將超越傳統的對抗性的戰略思考,以應對各種地緣政治變化挑戰。
(二)大陸地緣戰略選擇
在世界權力東移背景下,大陸地緣戰略經營將集中亞太,蓋因世界前10個人口大國亞太占有8個(印美日巴孟及印尼、大陸),5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占有3個(美俄中),9個有核國占6個(美俄印巴朝中),全球4大經濟體占3個(美日中),世界10支強大軍隊占7支(美俄日印韓朝中)。如何布局,中共提出要「收攏拳頭、穩住重心、力戒目標太多、謹防拉長戰線、避免四面樹敵」,具體作法包括:
(1)建立周邊依托帶為重點。要維護「老東亞」核心圈,鞏固「10+1」、「10+3」,並以此為基礎,穩步推動亞太多同心圓。
(2)區分方向分流經營。中共認為目前4大戰略方向,北部與西北方相對穩定,東南亞、東北亞、西部與西南方有不同程度混亂,如阿富汗、巴基斯坦、泰國局勢呈現不安,吉爾吉斯改朝換代,朝鮮問題迄未解決,領土領海爭端暗潮洶湧,軍備競賽方興未艾等。因此今後地緣戰略經營將朝東南亞、東北亞及大陸西部方向集中,中亞、南亞直至波斯灣人口眾多,油氣資源豐富,已成為國際戰略競爭重點地區,需投入更多力量。
(3)處理好與周邊大國關係。其中對日戰略要著眼合作,記取歷史經驗,但勿受其困擾,鼓勵日本「脫美入亞」。對印度、俄羅斯、澳洲、美國要採取開放態度,諸如繼續支持「10+6」,幫助俄羅斯進一步開發遠東等,對美國在亞太的特殊地位和對特殊利益的關切,要具體分析背景原因,避免採取直接挑戰姿態,事事回應。
(4)展開多領域多層次合作。積極推動以東亞為軸心的多層次、多樣式的區域一體化進程,要由近而遠,由易而難,包括上海合作組織、東北亞一體化合作、湄公河流域合作、「10+1」、「10+3」、「10+6」,以及「東亞共同體」、「亞太共同體」、「亞太經合組織」等。在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要堅持開放態度,不搞關門主義、鎖國政策,不謀求將美、俄、印、澳等排除在外。
雖然大陸地緣戰略經營置重亞太,但並非表示忽視其他區域,特別是非洲、拉美、中東等主要資源區,中共表示將持續加強經濟合作,並以資源開發合作為主,涉及政治領域的戰略合作要保持低調。以歐洲為例,可預見因意識型態差異、制度不同與大陸摩擦會增多,惟總體上是以議題摩擦為主,雙方真正發生戰略衝突,成為戰略對手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共對歐戰略仍將以合作為主軸,尤其注意與歐盟各大國的雙邊合作。
此外,中共在制定21世紀地緣戰略指導思想,雖稱要擺脫運用權力政治、海權、空權的傳統地緣政治觀,呼籲友好合作、共同繁榮,實則不等於其放棄必要的戰略警惕,只是在軍事戰略安排上保持內斂,換言之既要有所準備,又要避免張揚。主要在於中共認為必要的戰略警惕、戰略準備和充分的戰略能力,是超越傳統地緣政治觀的前提條件和戰略保障,可以讓任何和平破壞者卻步。因此中共經營亞太在軍事準備上,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以及世界各國對區域合作的重視,中共近年來極為關切地緣戰略變動,一方面認為周邊不少國家對大陸的和平發展存有疑慮,尤其是美國自2009年以來,不但在人民幣匯率、台灣、西藏等問題上挑戰大陸核心利益,而且連結中亞、南亞、東南亞、東北亞,包括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澳洲、日、韓等國家對大陸進行圍堵,並在亞太形成以美國為首的雁行安全合作架構。另方面,中共亦評估由於世界地緣政治中心的東移,加之自身幅員規模及綜合實力的上升,已在國際間產生一定影響力,使得部分新興國家、周邊國家認同大陸的崛起,彼此間遂出現複雜的依存關係。雖然衝突、矛盾交錯,但致力穩定合作的局面也是必須。鑑此,中共表示今後將超越傳統的對抗性的戰略思考,以應對各種地緣政治變化挑戰。
(二)大陸地緣戰略選擇
在世界權力東移背景下,大陸地緣戰略經營將集中亞太,蓋因世界前10個人口大國亞太占有8個(印美日巴孟及印尼、大陸),5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占有3個(美俄中),9個有核國占6個(美俄印巴朝中),全球4大經濟體占3個(美日中),世界10支強大軍隊占7支(美俄日印韓朝中)。如何布局,中共提出要「收攏拳頭、穩住重心、力戒目標太多、謹防拉長戰線、避免四面樹敵」,具體作法包括:
(1)建立周邊依托帶為重點。要維護「老東亞」核心圈,鞏固「10+1」、「10+3」,並以此為基礎,穩步推動亞太多同心圓。
(2)區分方向分流經營。中共認為目前4大戰略方向,北部與西北方相對穩定,東南亞、東北亞、西部與西南方有不同程度混亂,如阿富汗、巴基斯坦、泰國局勢呈現不安,吉爾吉斯改朝換代,朝鮮問題迄未解決,領土領海爭端暗潮洶湧,軍備競賽方興未艾等。因此今後地緣戰略經營將朝東南亞、東北亞及大陸西部方向集中,中亞、南亞直至波斯灣人口眾多,油氣資源豐富,已成為國際戰略競爭重點地區,需投入更多力量。
(3)處理好與周邊大國關係。其中對日戰略要著眼合作,記取歷史經驗,但勿受其困擾,鼓勵日本「脫美入亞」。對印度、俄羅斯、澳洲、美國要採取開放態度,諸如繼續支持「10+6」,幫助俄羅斯進一步開發遠東等,對美國在亞太的特殊地位和對特殊利益的關切,要具體分析背景原因,避免採取直接挑戰姿態,事事回應。
(4)展開多領域多層次合作。積極推動以東亞為軸心的多層次、多樣式的區域一體化進程,要由近而遠,由易而難,包括上海合作組織、東北亞一體化合作、湄公河流域合作、「10+1」、「10+3」、「10+6」,以及「東亞共同體」、「亞太共同體」、「亞太經合組織」等。在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要堅持開放態度,不搞關門主義、鎖國政策,不謀求將美、俄、印、澳等排除在外。
雖然大陸地緣戰略經營置重亞太,但並非表示忽視其他區域,特別是非洲、拉美、中東等主要資源區,中共表示將持續加強經濟合作,並以資源開發合作為主,涉及政治領域的戰略合作要保持低調。以歐洲為例,可預見因意識型態差異、制度不同與大陸摩擦會增多,惟總體上是以議題摩擦為主,雙方真正發生戰略衝突,成為戰略對手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共對歐戰略仍將以合作為主軸,尤其注意與歐盟各大國的雙邊合作。
此外,中共在制定21世紀地緣戰略指導思想,雖稱要擺脫運用權力政治、海權、空權的傳統地緣政治觀,呼籲友好合作、共同繁榮,實則不等於其放棄必要的戰略警惕,只是在軍事戰略安排上保持內斂,換言之既要有所準備,又要避免張揚。主要在於中共認為必要的戰略警惕、戰略準備和充分的戰略能力,是超越傳統地緣政治觀的前提條件和戰略保障,可以讓任何和平破壞者卻步。因此中共經營亞太在軍事準備上,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