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生活新聞-太湖藻害嚴重 整治效果不彰
中央社 - 2012年2月1日 下午4:20
(中央社台北1日電)大陸太湖近年因過度污染,湖內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每年爆發的「藻害」已成奇觀,以太湖為生的周邊居民生活更受影響。專家說,要將太湖湖水變清,至少需要數十年。
廣州日報報導,1980年代開始,受蘇州南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無序過度開發等原因,太湖水域嚴重優養化,湖內的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一向供水充沛的太湖漸漸失去功能。
報導引述當地居民說,「20年前,太湖水很清澈,小時候常在湖裡游泳,但1988年左右,附近漁民就發現,從太湖裡打上來的魚,吃起來有味道」。
這名居民說,當時鎮上不少化工廠將污水直接排入太湖,連接太湖的一些河道,「河水有的變成了牛奶色,有的變成了暗黑色」。
報導也引述太湖流域管理局前總工程師黃宣偉表示,1987年起,每年排入太湖流域的污水達360億噸,80%未經處理;根據太湖流域聯合編製的水質評價,1983年流域內污染河道長度約占40%,1996年升
廣州日報報導,1980年代開始,受蘇州南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無序過度開發等原因,太湖水域嚴重優養化,湖內的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一向供水充沛的太湖漸漸失去功能。
報導引述當地居民說,「20年前,太湖水很清澈,小時候常在湖裡游泳,但1988年左右,附近漁民就發現,從太湖裡打上來的魚,吃起來有味道」。
這名居民說,當時鎮上不少化工廠將污水直接排入太湖,連接太湖的一些河道,「河水有的變成了牛奶色,有的變成了暗黑色」。
報導也引述太湖流域管理局前總工程師黃宣偉表示,1987年起,每年排入太湖流域的污水達360億噸,80%未經處理;根據太湖流域聯合編製的水質評價,1983年流域內污染河道長度約占40%,1996年升
▼1則網友回應▼
-
amy • 台北, 臺灣 • 3日前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