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生活新聞-大山孩子上學去系列5:資源匱乏 農村缺學前教育
台灣立報 - 2012年2月2日 下午10:27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大山孩子上學去系列5:資源匱乏 農村缺學前教育
【記者呂淑姮雲南報導】因應「優化教育資源」相關政策,將學校撤點整併以及讓學生住宿等方案,在中國的教育圈也對此多有討論。綜合所述,不少人皆認為,整併資源可以避免師資和教育經費的浪費,但學生長期住宿,對於家中經濟的負擔顯而易見,也讓教育中欠缺了家庭教育的一環。
麗江市玉龍縣教育局局長王建軍說,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中,要讓教師和學校產生最大效益,學校整併是必然的方向。他說,老師能在不同的課程和學習領域裡兼任教學,既可精進自我,也能節省人力成本。
玉龍縣初中小學校數,從2003年開始整併至今,從4百多所減為1百多所。
資源集中 貧童就學更艱鉅
但王建軍也說,目前的教育政策方向,將資源集中後,造成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學生就讀的成本提高。初中與小學雖能享受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補助生活費,但由國家與省市各級財政所支出的教育經費就相對提高。在高中就學方面,高中生無法申請免除學雜費與住宿費,貧困農村家庭的孩子可能因念不起而無法繼續求學。
▲貧困縣市的教育資源,以學前教育與高中教育最缺。(圖文/呂淑姮)
以中國目前的各級學校數量來看,高中學校數量與學前教育的托兒所資源最少。玉龍縣政府教育局網站資料顯示,2004年時全縣托兒所僅有1間,高中就學率不到30%。也就是說,全縣3到6歲的兒童幾乎沒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而初中畢業生每10人僅有3人能考上高中。
學童住校 家庭教育遭犧牲
王建軍說,住校另一個問題就是親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失能。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住校,只有週末與父母相見。貧困家庭的孩子甚至沒車錢回家,只好長久地待在學校。這樣的成長過程,對於人格培養與健全發展不是好現象。
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因在雲南開辦「少數民族女童助學計畫」,與在地各級官方單位合作,於2012年1月在麗江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
簽署會議中,包括玉龍、寧蒗、永勝3縣婦聯會代表,以及古城區教育局、玉龍縣教育局、古城區政府辦公室都出席參與,並由出席代表交換助學計畫相關執行經驗。到[Yahoo!奇摩新聞]詳全文
【記者呂淑姮雲南報導】因應「優化教育資源」相關政策,將學校撤點整併以及讓學生住宿等方案,在中國的教育圈也對此多有討論。綜合所述,不少人皆認為,整併資源可以避免師資和教育經費的浪費,但學生長期住宿,對於家中經濟的負擔顯而易見,也讓教育中欠缺了家庭教育的一環。
麗江市玉龍縣教育局局長王建軍說,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中,要讓教師和學校產生最大效益,學校整併是必然的方向。他說,老師能在不同的課程和學習領域裡兼任教學,既可精進自我,也能節省人力成本。
玉龍縣初中小學校數,從2003年開始整併至今,從4百多所減為1百多所。
資源集中 貧童就學更艱鉅
但王建軍也說,目前的教育政策方向,將資源集中後,造成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學生就讀的成本提高。初中與小學雖能享受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補助生活費,但由國家與省市各級財政所支出的教育經費就相對提高。在高中就學方面,高中生無法申請免除學雜費與住宿費,貧困農村家庭的孩子可能因念不起而無法繼續求學。
▲貧困縣市的教育資源,以學前教育與高中教育最缺。(圖文/呂淑姮)
以中國目前的各級學校數量來看,高中學校數量與學前教育的托兒所資源最少。玉龍縣政府教育局網站資料顯示,2004年時全縣托兒所僅有1間,高中就學率不到30%。也就是說,全縣3到6歲的兒童幾乎沒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而初中畢業生每10人僅有3人能考上高中。
學童住校 家庭教育遭犧牲
王建軍說,住校另一個問題就是親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失能。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住校,只有週末與父母相見。貧困家庭的孩子甚至沒車錢回家,只好長久地待在學校。這樣的成長過程,對於人格培養與健全發展不是好現象。
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因在雲南開辦「少數民族女童助學計畫」,與在地各級官方單位合作,於2012年1月在麗江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
簽署會議中,包括玉龍、寧蒗、永勝3縣婦聯會代表,以及古城區教育局、玉龍縣教育局、古城區政府辦公室都出席參與,並由出席代表交換助學計畫相關執行經驗。到[Yahoo!奇摩新聞]詳全文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