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生活新聞-比幻覺更美好、比現實更殘酷的夢境

PAR表演藝術雜誌 - 2012年2月3日 上午9:45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比幻覺更美好、比現實更殘酷的夢境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陳俊志的書寫與黎煥雄的劇本改編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翻到最後一頁最後幾行,是一則黎煥雄給陳俊志的留言:「我被他書寫姊姊的部分深深震撼,這不單是他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私歷史,也是一整代八○小孩未被關照的隱藏傷痕,如此憂傷動人,又痛著的青春暴動。」再翻過去,陳俊志的書闔上,黎煥雄的戲才剛開始。
2012TIFA-人力飛行劇團《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2/24~25 19:30 2/26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說故事的人
陳俊志的姊姊叫做陳慧敏,十九歲因過度吸食紅中白板致死,在台灣暴起的八○年代,一個暴落的家庭裡摔得粉身碎骨的孩子。書裡有好幾張她童年和學生時代的照片,典型的長女形象,懂事乖巧的模樣,只有一張,她手叉著腰、站在白色大轎車前直視鏡頭微笑,入時的髮型打扮,看來已經出社會,透露著自信和叛逆的氣息。姊姊變了。陳俊志告訴我們,從一個來自破碎家庭、寄養在親戚家、早熟而憂鬱的少女,姊姊在當時的西門町長成一個敢於反抗台北爸爸、偷偷躲在廁所抽黃長壽、半夜溜去迪斯可舞廳嗑藥的辣妹。然後,就在紐約媽媽當了多年的外籍勞工,好不容易等到綠卡,可以把子女接到美國之際,姊姊死了。彷彿這一次她拒絕改變,決定不當移民,她像照片上那抹凝止的叛逆身影,永遠停留在八○年代騷動的西門町。
這大概是為什麼,姊姊這縷書中的幽魂,到了黎煥雄的舞台上,變成開場的說書人。任誰都會覺得好奇,如果這齣戲非得有一個說故事的人,為什麼不是以第一人稱寫這本書的作者陳俊志呢?黎煥雄在書末的留言提供了線索,因為他認為這本書寫的不單是作者個人,而是一整個八○年代的創痛。陳俊志和他其餘的家人是倖存至今的人,有機會在往後的日子療癒他們的創傷,學會寬恕或麻痺,但是姊姊沒有。她帶著當年的心事提早結束了生命,成為縈繞在每個殘存者心頭的幽靈,跟他們秘密地對話,的確就像一個隱身在黑暗裡的說書人,把他們拖進八○年代不堪回首的往事裡。
故事裡的人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裡的人物眾多,台北這邊有爸爸和其他不太會講客家話的客家親戚,紐約那邊有媽媽和她背後「搬家」——搬了一個國家——到美國去的整個家族。若說有誰是這部龐雜的家族敘事裡的主角,那就是他被吃重的勞力工作壓垮身體的母親,名叫月娥。
現實裡,逃到紐約的月娥一輩子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大女兒,劇本則讓這位早逝的女兒現身在剛逃到美國的父母身邊,冷靜地見證這場婚姻如何走向破滅,雖然這正是像她一樣留在台灣的小孩最不想見到的事。這是一個面對真相的時刻,黎煥雄甚至讓成為說書人的女兒,說出婚變中的月娥或許早已心裡有數、卻不願意面對的真相:「但是一個人一旦開始有外遇,就無法停止的吧。不管是肉
▼1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