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生活新聞-【看啥小魚可以吃】白鯧上菜,年年有餘?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2月3日 上午11:34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看啥小魚可以吃】白鯧上菜,年年有餘?
作者:廖律清 ※ 編按:農曆春節假期結束,大家還記得年夜飯吃了哪些菜嗎?除了蘿蔔糕(好彩頭)、長年菜(長壽),象徵「年年有餘」的魚大概是許多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肉質鮮嫩、料理容易、名字吉利的白鯧更是年節當紅首選。只是,當牠的價格水漲船高,漁市裡的魚種類越來越少,是不是代表我們海洋、漁業起了什麼變化?年年有餘和魚只有字音上的關係嗎?且看本日專欄,一同吸收海知識,思索海之事。
對白鯧最早的記憶,大概是來自小學二年級的寒假,為了作業要求,跟著阿嬤轉了兩、三趟公車去布袋漁港採買年節漁貨。因為來回都暈車,我整路都在埋怨為什麼要大老遠跑到海風冷颼颼、味道又臭乎乎的地方買魚。阿嬤說漁港都是這樣子,而且因為家裡年年有餘很重要,阿公的生意昌隆也很重要,所以特別走一趟路來去挑一尾可以帶來好運的魚絕對是值得的。我應該就是在黃黃白白的嘉義客運上學到「年年有餘」這句吉祥話,那應該也是我第一次去到漁港,知道什麼叫作魚腥味。
這麼多年過去了,阿嬤總會在除夕夜的團圓桌上,用一個寫著「有餘」二字的瓷盤盛上一尾體型側扁的大白鯧,上菜時,阿嬤口中不忘唸著「年年有餘呀年年有餘」,這個畫面數十年如一,儘管盤子曾經汰舊換新,儘管圍爐的家族成員來來去去有所增減,但盤子上陪全家人圍爐的始終是「可以帶來好運」的白鯧。 是「好運魚」,還是「敗家魚」?
白鯧真的可以帶來好運嗎?這恐怕是見仁見智,但牠確實有以下「四好」:
- 好吃,肉嫩而白,口感細緻緊實肥美,刺又少。
- 好認,銀白的體色,菱形至卵圓形的側扁體型,小魚頭,大魚眼,背鰭和臀鰭前方軟條特長,尾鰭像似燕子的剪刀尾巴。
- 好處理,身被中小型櫛鱗,刮著刮著很容易脫落。
- 好料理,多是乾煎,或是清蒸,也適合拿來紅燒,或作白鯧米粉,著實都不需要特別高明的廚藝技巧,即能端出香噴噴的白鯧上菜。
然而,根據營養師的說法,白鯧的Omega-3含量只跟白帶魚相差不遠,不如鱈魚、鮭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只是,白鯧以「昌」之名的吉祥命運,讓牠們每逢春節前後就會登上媒體搏版面,成為明星魚種。年年被各方炒作之後,這種美味的食用魚便是愈吃愈少,愈少愈貴,以2012年元月來講,市場上的白鯧每斤漲破1500元,令婆婆媽媽們直叫吃不消,尤其是一斤以上的大鯧,因肉質最受饕客喜愛,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難怪以前有人戲稱白鯧作「敗家魚」。
敗家也好,昌隆也好,「白鯧」不就是人們賦予這種魚的名字?把人的生活寄望在某一種魚身上,豈不是很奇怪?而多數搶著吃白鯧的人,又真的對白鯧這種魚有多少認識呢? 白鯧知多少
白鯧,在魚類分類上,屬於鯧科鯧屬,中文種名為「銀鯧」,也有人叫牠們「正鯧」,大致分布於西起波斯灣、東至印尼、北至日本的溫暖海域,在台灣主要是在西部和北部。
白鯧喜歡具有沙泥底質的環境,多棲息在5至110公尺深、潮流較為緩慢的近海水域,白天在海底底層活動,覓食底棲生物、浮游性甲殼類或小型魚類,到了晚上才會游至水域上層。白鯧有依季節洄游的習性,產卵期主要在春天,隨著海底暖流的增強,牠們會成群靠近沿岸,群游於中層海域,產卵後到了秋天再游出外
作者:廖律清 ※ 編按:農曆春節假期結束,大家還記得年夜飯吃了哪些菜嗎?除了蘿蔔糕(好彩頭)、長年菜(長壽),象徵「年年有餘」的魚大概是許多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肉質鮮嫩、料理容易、名字吉利的白鯧更是年節當紅首選。只是,當牠的價格水漲船高,漁市裡的魚種類越來越少,是不是代表我們海洋、漁業起了什麼變化?年年有餘和魚只有字音上的關係嗎?且看本日專欄,一同吸收海知識,思索海之事。
對白鯧最早的記憶,大概是來自小學二年級的寒假,為了作業要求,跟著阿嬤轉了兩、三趟公車去布袋漁港採買年節漁貨。因為來回都暈車,我整路都在埋怨為什麼要大老遠跑到海風冷颼颼、味道又臭乎乎的地方買魚。阿嬤說漁港都是這樣子,而且因為家裡年年有餘很重要,阿公的生意昌隆也很重要,所以特別走一趟路來去挑一尾可以帶來好運的魚絕對是值得的。我應該就是在黃黃白白的嘉義客運上學到「年年有餘」這句吉祥話,那應該也是我第一次去到漁港,知道什麼叫作魚腥味。
這麼多年過去了,阿嬤總會在除夕夜的團圓桌上,用一個寫著「有餘」二字的瓷盤盛上一尾體型側扁的大白鯧,上菜時,阿嬤口中不忘唸著「年年有餘呀年年有餘」,這個畫面數十年如一,儘管盤子曾經汰舊換新,儘管圍爐的家族成員來來去去有所增減,但盤子上陪全家人圍爐的始終是「可以帶來好運」的白鯧。 是「好運魚」,還是「敗家魚」?
白鯧真的可以帶來好運嗎?這恐怕是見仁見智,但牠確實有以下「四好」:
- 好吃,肉嫩而白,口感細緻緊實肥美,刺又少。
- 好認,銀白的體色,菱形至卵圓形的側扁體型,小魚頭,大魚眼,背鰭和臀鰭前方軟條特長,尾鰭像似燕子的剪刀尾巴。
- 好處理,身被中小型櫛鱗,刮著刮著很容易脫落。
- 好料理,多是乾煎,或是清蒸,也適合拿來紅燒,或作白鯧米粉,著實都不需要特別高明的廚藝技巧,即能端出香噴噴的白鯧上菜。
然而,根據營養師的說法,白鯧的Omega-3含量只跟白帶魚相差不遠,不如鱈魚、鮭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只是,白鯧以「昌」之名的吉祥命運,讓牠們每逢春節前後就會登上媒體搏版面,成為明星魚種。年年被各方炒作之後,這種美味的食用魚便是愈吃愈少,愈少愈貴,以2012年元月來講,市場上的白鯧每斤漲破1500元,令婆婆媽媽們直叫吃不消,尤其是一斤以上的大鯧,因肉質最受饕客喜愛,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難怪以前有人戲稱白鯧作「敗家魚」。
敗家也好,昌隆也好,「白鯧」不就是人們賦予這種魚的名字?把人的生活寄望在某一種魚身上,豈不是很奇怪?而多數搶著吃白鯧的人,又真的對白鯧這種魚有多少認識呢? 白鯧知多少
白鯧,在魚類分類上,屬於鯧科鯧屬,中文種名為「銀鯧」,也有人叫牠們「正鯧」,大致分布於西起波斯灣、東至印尼、北至日本的溫暖海域,在台灣主要是在西部和北部。
白鯧喜歡具有沙泥底質的環境,多棲息在5至110公尺深、潮流較為緩慢的近海水域,白天在海底底層活動,覓食底棲生物、浮游性甲殼類或小型魚類,到了晚上才會游至水域上層。白鯧有依季節洄游的習性,產卵期主要在春天,隨著海底暖流的增強,牠們會成群靠近沿岸,群游於中層海域,產卵後到了秋天再游出外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