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生活新聞-理財教育 讓弱勢兒童有脫離貧窮的機會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2月4日 下午5:30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理財教育 讓弱勢兒童有脫離貧窮的機會
臺東縣大鳥國小校長陳金祝,秉持「理財,是弱勢孩童脫離貧窮的唯一轉機」,鼓勵學童養成儲蓄的習慣,讓有7成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學生的大鳥國小,從五年前的「欠債小學」,變成全校學生郵局戶頭總數超過百萬元的「百萬小學堂」。
5年多前,陳金祝剛出任臺東縣大鳥國小校長,發現全學生積欠的學費高達4、5萬,甚至,學校為了補學費這個大洞,連該付給廠商的費用,都欠了超過十萬。
其實,教育部有教育儲蓄專戶,再加上學校本來就有的「郵政儲蓄」。學校每一個孩子在郵局都有一個專屬帳戶,外界的捐款,都會直接匯入孩子的帳戶裡,原意,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社會的關心下,安心求學,但是,這些捐款,往往都入了父母的口袋裡。學生沒繳學費,學校幫忙東補西湊,卻連該付給廠商的錢都繳不出來,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陳金祝做了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強勢接管學生帳戶!
不只在學期間接管,就連孩子畢業,存款都直接轉入國中,由國中繼續接管。陳金祝指出,孩子上了國中,一樣需要學費,總不能畢業當天,就讓父母花光了吧!
這個作法一執行,馬上引起部份家長的強烈反彈。家長們認為,「孩子的錢就是家裡的錢」,家裡有需要,為什麼不能用?陳校長說,這個觀念不正確!外界的捐款,是要「讓孩子上學」,而不是「讓家裡蓋房子」,更不是「讓爸媽喝酒賭博」。她堅持,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既然父母沒辦法養,需要外界的協助,那麼,父母就沒有權利去使用這些外界的捐款!
原則很清楚,不過,陳校長說,有時候,也會有些特例。譬如,有些孩子的家中經濟實在很弱勢,小至孩子看病掛號、大至屋頂漏水,家長實在無力負擔生活費用,學校除了代為申請補助之外,有時,也會通融讓家長提領帳戶裡的錢。但是,她再次強調,這些都必須經過老師和校長的嚴格把關、審核。
她舉了一個例子。
▼3則網友回應▼
  • Archen  •  21小時前
    發掘 了解 溝通 解決 問題 大膽向前衝
    鼓掌 !!
  • 基金達人  •  台北, 臺灣  •  1日12小時前
    要脫貧只有靠儲蓄了~千萬不要在傻傻的亂買什麼基金又輸光光!儲蓄是王道
  • only  •  台北, 臺灣  •  17小時前
    陳金祝校長是個有愛心 有能力 有原則的教育家 大烏國小的學生很幸運 好的理財觀念可受益一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