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社論-有政經大改革,才有歷史新定位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6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馬英九總統順利當選連任後,春節期間竟然在「閉門思過」;雖說是「閉門思過」,但一般推測其目的應是規劃國家未來發展的政經格局。從他任命陳冲組閣,以及主導第一階段內閣改組的老幹新枝搭配,可以看出在沒有選舉連任壓力下,他所企求的應是「計天下利,求萬世名」;亦即在歷史定位上,成為一個有開創性的偉大總統,這也是各界對他未來四年的期許。然而,要有開創性,就需要有大格局,若還在現有的框框內微調,勢難達到前述的目標,因此未來四年務必推動積極的大改革。
有鑒於此,我們要從現實層面,探討馬總統在未來四年如何開創新局。難以迴避的是,他要有再修憲的魄力和努力。記得馬總統在2008年剛就任時,嚴守現行憲法所謂「雙首長制」的權責分際,退居二線卻飽受各方批評;為了不辜負當時750萬選票的託付,馬總統先從執政黨主席以黨領政做起,逐步提升其實質領導能量,反而贏得正面肯定。另外,此次二合一選舉,朝野焦點都只在總統大選,而且馬總統以689萬票高票當選後,主導此波內閣改組也受肯定。可見社會大眾對政府體制的認知,及馬總統目前的實際作法,在本質上都幾近總統制。雖然修憲門檻極高,然而要成為有歷史定位的總統,應該「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大開大闔主導修憲,以符合各界期待,並奠定可大可久、權責相副的政府體制。
其次,馬總統要有魄力與能力處理台灣社會三個最封閉的體系:司法、醫療和國防。司法體系在馬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藉著「法官法」建立法官和檢察官的評鑑制度,加上規劃中的「人民觀審制度」,或許能讓封閉且自行其是的司法體系,得到一些改革開放氣氛。醫療體系則在楊志良卸下衛生署長之後,因其大肆爆料,而讓許多「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傳聞,得到一些證實,期望馬總統進一步關切,使醫療風氣得以改善、醫療資源不致浪費。至於國防體系的封閉情況,近年來雖因軍中人權提升而有所改善,然而各軍種之間及各軍種內部的黨同伐異,時有所聞,有賴三軍最高統帥的關切與導正。
至於在經濟與社會問題方面,馬總統應盯緊新內閣,加速處理台灣長期以來環環相扣的幾個基本問題:稅制不公、貧富差距、產業外移、就業失衡。解決這些問題的最終目的在於重建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堅實豐裕均富社會。在稅制方面,應以課徵資本利得稅,作為達成均富目標與矯正稅制不公的主要工具。另
馬英九總統順利當選連任後,春節期間竟然在「閉門思過」;雖說是「閉門思過」,但一般推測其目的應是規劃國家未來發展的政經格局。從他任命陳冲組閣,以及主導第一階段內閣改組的老幹新枝搭配,可以看出在沒有選舉連任壓力下,他所企求的應是「計天下利,求萬世名」;亦即在歷史定位上,成為一個有開創性的偉大總統,這也是各界對他未來四年的期許。然而,要有開創性,就需要有大格局,若還在現有的框框內微調,勢難達到前述的目標,因此未來四年務必推動積極的大改革。
有鑒於此,我們要從現實層面,探討馬總統在未來四年如何開創新局。難以迴避的是,他要有再修憲的魄力和努力。記得馬總統在2008年剛就任時,嚴守現行憲法所謂「雙首長制」的權責分際,退居二線卻飽受各方批評;為了不辜負當時750萬選票的託付,馬總統先從執政黨主席以黨領政做起,逐步提升其實質領導能量,反而贏得正面肯定。另外,此次二合一選舉,朝野焦點都只在總統大選,而且馬總統以689萬票高票當選後,主導此波內閣改組也受肯定。可見社會大眾對政府體制的認知,及馬總統目前的實際作法,在本質上都幾近總統制。雖然修憲門檻極高,然而要成為有歷史定位的總統,應該「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大開大闔主導修憲,以符合各界期待,並奠定可大可久、權責相副的政府體制。
其次,馬總統要有魄力與能力處理台灣社會三個最封閉的體系:司法、醫療和國防。司法體系在馬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藉著「法官法」建立法官和檢察官的評鑑制度,加上規劃中的「人民觀審制度」,或許能讓封閉且自行其是的司法體系,得到一些改革開放氣氛。醫療體系則在楊志良卸下衛生署長之後,因其大肆爆料,而讓許多「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傳聞,得到一些證實,期望馬總統進一步關切,使醫療風氣得以改善、醫療資源不致浪費。至於國防體系的封閉情況,近年來雖因軍中人權提升而有所改善,然而各軍種之間及各軍種內部的黨同伐異,時有所聞,有賴三軍最高統帥的關切與導正。
至於在經濟與社會問題方面,馬總統應盯緊新內閣,加速處理台灣長期以來環環相扣的幾個基本問題:稅制不公、貧富差距、產業外移、就業失衡。解決這些問題的最終目的在於重建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堅實豐裕均富社會。在稅制方面,應以課徵資本利得稅,作為達成均富目標與矯正稅制不公的主要工具。另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