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總統赴國會報告 美法均無質詢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楊毅╱台北報導】
新一屆立法院即將開議,第二任尋求歷史定位的馬英九總統,能否創下我國憲政史上,首位在國會進行國情報告的國家領導人,引發話題。我國《憲法》增修條文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並未對總統可否接受立委任何形式的「質詢」有具體規定,但無論是總統制國家的美國,或半總統制國家法國的總統,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或演說後,都不需要留下來備詢或答覆。
美國憲法原本僅規定,總統應「不時」到國會報告國情。不過,透過電視的轉播,美國總統發表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已從單純政治演說,變成重大政策法案的遊說宣傳,甚至是與國際社會公開對話的方式之一,逐漸演變成美國政壇年度盛事,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例如:二○○三年,前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情咨文演說中,將伊拉克、伊朗及北韓列為威脅世界和平的「邪惡軸心」;今年初,歐巴馬總統在國情咨文中提出重大稅改政策,都在在牽動國際局勢發展。不過,美國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即行離席,不須接受質詢或答覆問題。
與台灣憲政體制相似、同為「半總統制」的法國第五共和
新一屆立法院即將開議,第二任尋求歷史定位的馬英九總統,能否創下我國憲政史上,首位在國會進行國情報告的國家領導人,引發話題。我國《憲法》增修條文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並未對總統可否接受立委任何形式的「質詢」有具體規定,但無論是總統制國家的美國,或半總統制國家法國的總統,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或演說後,都不需要留下來備詢或答覆。
美國憲法原本僅規定,總統應「不時」到國會報告國情。不過,透過電視的轉播,美國總統發表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已從單純政治演說,變成重大政策法案的遊說宣傳,甚至是與國際社會公開對話的方式之一,逐漸演變成美國政壇年度盛事,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例如:二○○三年,前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情咨文演說中,將伊拉克、伊朗及北韓列為威脅世界和平的「邪惡軸心」;今年初,歐巴馬總統在國情咨文中提出重大稅改政策,都在在牽動國際局勢發展。不過,美國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即行離席,不須接受質詢或答覆問題。
與台灣憲政體制相似、同為「半總統制」的法國第五共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