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社論-世變日亟與時俱進檢討政策修訂法規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5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利用上個周末假日,行政院舉行內閣新生訓練,馬英九總統也在此「行政院政務首長研討會」上,以「對行政團隊的期許」為題發表談話,強調新內閣沒有蜜月期,期許政府首長不只要埋頭政務,並要適時進行分眾溝通。他甚至鼓勵各部會首長都能夠下鄉home stay,直接與民眾溝通,讓人民感受到部會與首長的存在。
看到馬總統像叮嚀小朋友般,指導提醒內閣部會首長要加強與不同對象展開多元溝通,具體要求各部會都能擬出自己的下鄉計畫。可以預見,各部會首長如響斯應,在繁忙的政策研擬、政務推動、國會應詢之餘,勢必只能擠出休假期間,進行各異其趣的下鄉安排。姑不論如此一來是否會使得部會首長超時工作全年無休,我們比較擔心的是一旦此意在與基層民眾直接溝通對話的下鄉計畫,質變成為下鄉而下鄉,到頭來將只是虛應故事的一場鬧劇罷了。
回到問題的本質,政府部會首長是否應加強與基層民眾的直接交流,定期與業界溝通,在此以民為主的民主時代自然是不證自明。而且透過直接溝通,不只可以瞭解民瘼所在,更有機會查找施政的偏差或執行的落差。馬總統語重心長的耳提面命,其實也正凸顯過去政府在政策研擬和政務推動時的缺失與不足。
不過,談到加強與各行各業及基層民眾的溝通,作用不應該只是讓不同訊息透過不同管道,進到不同的民眾心中。這樣的溝通模式,其實乃不脫政令宣導的窠臼。真正有意義的溝通,更要能具體瞭解民之所欲,設法予以解決或滿足,以及掌握快速變遷的外部環境,讓法令政策得以與時俱進的調整修訂,以免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進而還能導引國家社會發展方向。
以具體事例做為檢證。兩岸關係的發展,從民國76年當時的蔣經國總統宣布開放台灣人民前往大陸探親,開啟兩岸在隔離敵對近40年後的新機局。隨後相應的有憲法增修條款的制訂,陸委會、海基會的設置,兩岸關係條例的立法等的建制配套。但即便如此,兩岸民間不斷深化的經貿交流現實,始終走在政策法令的前面。這其中的落差,讓守法者錯失機會,同時卻讓不法者找到可以鑽漏洞的灰色地帶。從而,政府主管能做應做的事,自然是要不斷溝通,配合時勢的變化,與時俱進的修訂法令調整政策。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