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社論-其始也存乎志,其成也存乎決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3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行政院長陳冲日前在接下閣揆印信後,隨即發表「富民經濟」的理念,他以「民富國強,眾安道泰」來定位新閣的使命是要讓所得分配合理化,並讓國人在財富上與心理上有富足感。陳院長能夠如此憂懷民生,可謂政治家的典範。
這十年來台灣經濟並非沒有成長,但何以多數國人難以在財富與心理上有富足感,其原因就在於成長的果實多數人難以分享。我們就以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底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來看,台灣這十年來的GDP分配至受僱人員報酬的比例,已由48.3%降至44.5%,成長的果實有更多分配到企業的營業盈餘。這項資料呼應了近年工資成長趨緩的事實,也說明了國人對經濟成長無感的原因。
今天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不論所得分配如何,競爭總可以極大化總體經濟效用,因此看重成長過於分配。但19世紀後期的經濟學家馬歇爾(A.Marshall)、魏克賽爾(J.G.K.Wicksell)早已主張:「如果所得分配不適當,則完全競爭就不是最佳的。」他們兩人認為完全競爭市場所產生的所得移轉,將會形成極大的不公平,任何對完全競爭的干預,把富人的所得移轉給窮人,對於經濟社會都是有利的。
馬歇爾與魏克賽爾的主張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所得分配的合理非僅關乎社會正義,更關乎經濟成長;只有經濟成長的果實更合理的分配,才能促進經濟的進一步成長。這個道理其實也不難理解,一個有錢人再怎麼消費,也不可能買上百部汽車、吃上百隻烤鴨、戴上千只手錶、天天度假旅遊,因此當一個社會的財富過度集中,必然會出現消費趨緩,而消費趨緩又會導致經濟失去動能。近十年台灣民間消費低迷不振,其實也是反映財富過度集中的現象。
由此可知,不論是從社會正義或長期經濟成長而言,透過賦稅來進行所得重分配實屬必要。讓富人多繳些稅也已是普世價值,決策高層自無需把建立合理稅制視為畏途,更無需憂慮如此一來將造成階級對立。去年八月美國億萬富豪巴菲特投書紐約時報,促請美國政府加重富有階層的稅負以改善財政。由巴菲特如此富有的人倡議課富人稅可以明白,建立合理稅制以改
行政院長陳冲日前在接下閣揆印信後,隨即發表「富民經濟」的理念,他以「民富國強,眾安道泰」來定位新閣的使命是要讓所得分配合理化,並讓國人在財富上與心理上有富足感。陳院長能夠如此憂懷民生,可謂政治家的典範。
這十年來台灣經濟並非沒有成長,但何以多數國人難以在財富與心理上有富足感,其原因就在於成長的果實多數人難以分享。我們就以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底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來看,台灣這十年來的GDP分配至受僱人員報酬的比例,已由48.3%降至44.5%,成長的果實有更多分配到企業的營業盈餘。這項資料呼應了近年工資成長趨緩的事實,也說明了國人對經濟成長無感的原因。
今天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不論所得分配如何,競爭總可以極大化總體經濟效用,因此看重成長過於分配。但19世紀後期的經濟學家馬歇爾(A.Marshall)、魏克賽爾(J.G.K.Wicksell)早已主張:「如果所得分配不適當,則完全競爭就不是最佳的。」他們兩人認為完全競爭市場所產生的所得移轉,將會形成極大的不公平,任何對完全競爭的干預,把富人的所得移轉給窮人,對於經濟社會都是有利的。
馬歇爾與魏克賽爾的主張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所得分配的合理非僅關乎社會正義,更關乎經濟成長;只有經濟成長的果實更合理的分配,才能促進經濟的進一步成長。這個道理其實也不難理解,一個有錢人再怎麼消費,也不可能買上百部汽車、吃上百隻烤鴨、戴上千只手錶、天天度假旅遊,因此當一個社會的財富過度集中,必然會出現消費趨緩,而消費趨緩又會導致經濟失去動能。近十年台灣民間消費低迷不振,其實也是反映財富過度集中的現象。
由此可知,不論是從社會正義或長期經濟成長而言,透過賦稅來進行所得重分配實屬必要。讓富人多繳些稅也已是普世價值,決策高層自無需把建立合理稅制視為畏途,更無需憂慮如此一來將造成階級對立。去年八月美國億萬富豪巴菲特投書紐約時報,促請美國政府加重富有階層的稅負以改善財政。由巴菲特如此富有的人倡議課富人稅可以明白,建立合理稅制以改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