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原料藥血糖機 生醫股新主流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4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技產業主流氣勢成形,繼創新藥在新春即開出好彩頭,股價強勁揚升下,法人認為,生醫類股在資金行情進駐下,將以輪漲方式代替整理,而今年題材性濃厚的原料藥、血糖機及新藥授權最具成長動能,而預防醫學領域,是未來發展利基。
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協理羅敏菁認為,歐債風暴雖然是2012年最大的變數,但生醫業產業前景明朗,且國內生醫公司目前都已找到不錯營運利基下,今年的主流地位可期待。
羅敏菁認為,全球生技產業發展就像個「紅酒杯」,縮減的瓶口代表新藥上市越趨困難,但杯身的學名藥與預防醫學成長潛力相對受關注,是台廠發展利基。而原料藥、血糖機及新藥授權則是2012年主流。
羅敏菁表示,根據統計,2006至2010年來,雖生技授權總金額未變,但前金(Up-Front)卻是大舉腰斬,大部分都從過去的1億美元降至5,000萬美元以下,以國內授權的廠商來看,大概都落在1,000萬至3,000萬美元間,可見生技產業多傾向「Wait and See」且趨向務實,且藥廠研發投入也由原技術導向翻轉為市場導向,因此
生技產業主流氣勢成形,繼創新藥在新春即開出好彩頭,股價強勁揚升下,法人認為,生醫類股在資金行情進駐下,將以輪漲方式代替整理,而今年題材性濃厚的原料藥、血糖機及新藥授權最具成長動能,而預防醫學領域,是未來發展利基。
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協理羅敏菁認為,歐債風暴雖然是2012年最大的變數,但生醫業產業前景明朗,且國內生醫公司目前都已找到不錯營運利基下,今年的主流地位可期待。
羅敏菁認為,全球生技產業發展就像個「紅酒杯」,縮減的瓶口代表新藥上市越趨困難,但杯身的學名藥與預防醫學成長潛力相對受關注,是台廠發展利基。而原料藥、血糖機及新藥授權則是2012年主流。
羅敏菁表示,根據統計,2006至2010年來,雖生技授權總金額未變,但前金(Up-Front)卻是大舉腰斬,大部分都從過去的1億美元降至5,000萬美元以下,以國內授權的廠商來看,大概都落在1,000萬至3,000萬美元間,可見生技產業多傾向「Wait and See」且趨向務實,且藥廠研發投入也由原技術導向翻轉為市場導向,因此
▼3則網友回應▼
-
• 台北, 臺灣 • 1日23小時前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