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生活新聞-元智師友探訪原鄉部落 發掘農村再生的秘密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2月15日 上午5:33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元智師友探訪原鄉部落 發掘農村再生的秘密
「元智師友探訪原鄉部落 發掘農村再生的秘密」(劉敏娟報導)
台灣許多偏鄉農村都出現人口老化、土地休耕的困境,因此政府在民國99年三讀通過「農村再生條例」,成立基金專款專用方式推動農村發展,實質照顧台灣4千個農漁村、60萬戶農漁民,突破農村長期的發展瓶頸。
桃園元智大學四年前首創「YeSir 師友計畫」( YeSir Program ),聘請校外業師教導校內導生,以興趣為主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提早與社會接軌。今年有一組師友決定以花蓮農村再生為主題,深入探訪社區部落。
元智師生獲得水保局花蓮分局大力協助,分局長陳淑媛親自帶領學生參訪壽豐鄉溪口村一處50公頃的美麗山林,原來這裡可探勘早期的水保工程的面貌,包括農路、L型排水測溝以及園內道等。分局長陳淑媛表示:「溪口村在民國97年曾經發生鳳凰颱風災害,因此還建立了梳子霸,功用就是擋住大石,讓小石可以通過。」
土地主人吳盛發讓早期種植梧桐的山林保存原始風貌,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水土保持、水源保持,如今山上處處可見寶藏,包括落英滿地、燦爛盛開的八重櫻、山櫻等,長的比人還要高的杜鵑、茶花樹,遠處山巒雲霧裊裊,這處如國畫般人煙罕至的秘密森林不斷引起大家的驚歎讚美!
接著一行人在三天兩夜的行程中探訪花蓮最著名的經典部落-馬太鞍部落、奇美部落與復興部落!在馬太鞍,除了參觀著名的溼地景觀外,也深入了解阿美族文化特色。解說員蔡侑家說:「阿美族是母系社會、有特殊的年齡階層,公眾事務是屬於男生的事務---原住民的觀念是尊重大自然,尤其馬太鞍有特殊的捉魚文化,叫作巴拉告,捉魚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幫魚蓋房子,我們把魚分成三種,包括有穿衣服的魚、沒有穿衣服的魚(如泥鰍、鰻魚--),以及不像魚的魚(如螃蟹、蝦子等)」同學們在馬太鞍親自採摘野菜、下水捕魚、用力禱麻糬、學習野外生火、用燒燙的石頭煮野菜湯,留下難忘的回憶。
位於瑞穗鄉山區的奇美部落則有更深刻的體驗,大伙住進會呼吸的茅草屋中,牆壁與天花板全部採用箭竹搭建,為了防颱,茅屋的屋簷很低,屋內有烤火的設備,據說早期老人家就是在火爐邊一邊說故事一邊搓著苧麻線。奇美原住民文物館蒐藏各式各樣早期文物與老照片,述說著先人的艱辛與智慧。文物館館長、也是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吳明季說:「過去奇美有日本人興建的水圳,後來農村人口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