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健康新聞-30~50歲女性 當心類風溼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2月20日 上午9:55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阮綜合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孫俊明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常出現在30~50歲的女性,剛開始發作是以關節腫痛為主,隨著病情惡化,關節腫痛的數目會越來越多,而且會左右對稱,同時會出現全身無力、體重減輕甚至輕微發燒症狀,這種疾病主要侵犯的是手和腳的關節,特別是小關節,像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足趾間關節等是最好發的部位。
關節疼痛以清晨起床時最嚴重,會感覺到全身僵硬,連下床都有問題,當病人活動一至二小時之後症狀會較為緩解,這種現象叫做「晨僵」。若有以上症狀,須配合抽血和放射線檢查,才能正確的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另外像一些慢性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慢性肝炎等也都可能出現類風濕因子。
放射線檢查的目的是看關節軟骨是否被破壞,骨頭邊緣是否有骨蝕,一方面可以作為診斷的依據,另外一方面可以作為判斷疾病嚴重度的指標。至於治療方面是以藥物控制為最主要的方法。
藥物的種類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 類固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和改變病程的藥。在治療
關節疼痛以清晨起床時最嚴重,會感覺到全身僵硬,連下床都有問題,當病人活動一至二小時之後症狀會較為緩解,這種現象叫做「晨僵」。若有以上症狀,須配合抽血和放射線檢查,才能正確的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另外像一些慢性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慢性肝炎等也都可能出現類風濕因子。
放射線檢查的目的是看關節軟骨是否被破壞,骨頭邊緣是否有骨蝕,一方面可以作為診斷的依據,另外一方面可以作為判斷疾病嚴重度的指標。至於治療方面是以藥物控制為最主要的方法。
藥物的種類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 類固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和改變病程的藥。在治療
▼1則網友回應▼
-
自然 • 台北, 臺灣 • 4日前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