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健康新聞-《社論》挑選醫學生:醫術和醫德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23日 上午12:06
大學挑選學生的季節又將開始!
一百年前人們都在家裡出生和死亡,現代人則幾乎都在醫院出生死亡;從搖籃到墳墓,沒有人不和醫師打交道,但過去的病醫關係簡單,現在則有許多不可見的手在調節,這些包括學會、醫院、衛生主管、健保、醫院評鑑、文化和法律,這些力量的牽扯使得如何挑選醫學生成為挑戰。
到底醫術和醫德哪樣比較重要?越來越多醫學教育者認為聯考高分的未必適合當醫師,數十年來醫學生名額限定在每年一千兩百位,而醫學系淘汰率幾乎是零,醫學系難進易出,加上醫院住院醫師名額遠多於畢業人數,醫學生有恃無恐,而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的現象更形嚴重,這些和醫學生保護政策不無關係。
台灣醫學院收費只有美國十分之一,本地醫學教育顯然受惠於納稅人的貼補才得以生存,因此醫師應該具備社會契約的意識。負責、利他和同情的專業精神是醫師對社會的責任,台灣醫療體系並不適合迎合資本主義。
醫德醫術向來是醫學教育兩大支柱,現在台灣醫學系的錄取方式除了考試也逐漸增加推甄比例,一項被稱為「MMI」的多站迷你面試方式已被多所醫學院採用來甄選他們各自期待的醫學生。這項面試方式讓應徵者接受多站的面談,而評估項目包括團隊合作、溝通能力、敏感度、同理心、熱情、邏輯、英文能力、倫理態度、人格和性向等面向。
面對病醫關係的新挑戰,當代醫學教育正進行一連串的課程改革,醫學系的授業年數明年將從七年改為六年,逐漸向英國社會主義式醫療制度看齊,目前在英國習醫只要五年,但
▼5則網友回應▼
  • 死胖子  •  1日6小時前
    不要說挑選醫科生,不管是誰,人的價值觀是會變的,唯有營造出社會正確價值觀的氛圍,一切才能符合期待.
  • 小樹  •  台北, 臺灣  •  2日3小時前
    哪種考試或面試可以在短短幾分鐘測出一個人的道德?
    和尚,比丘尼,神父,修女,牧師也有作奸犯科的
  • 呆呆  •  台南市, 臺灣  •  16小時前
    有人說..第一賣冰第二告醫生.醫生到法院上班.律師到醫院上班.臺灣醫生被告世界第一名.除了四大皆空外原以外科或急重症為志向的人也卻步了.醫療糾紛之多讓醫生的使命感及熱誠漸失大嘆救人不如救美.甚至想轉換跑道不如歸去.以後外科可能要請外籍醫生開刀了.非病患之福也.政府可效法香港處理醫療糾紛的方式.需通過審查確認有失疏才能告醫生.工作超時薪資不多沒關係但讓醫生專心看病吧.
  • kerrie  •  台北, 臺灣  •  13小時前
    我遇過有醫德的也是有虔誠宗教信仰的醫師,當然也有吃素但唯利是圖的醫師。有些醫師就是很會演,讓病人覺得這個醫生有耐心又細心,其實根本就是一切向錢看,旁邊的護理人員最清楚。
  • 嘩哈哈  •  台中市, 臺灣  •  2日13小時前
    又在打高空~
    我遇過最有醫德的,就是宗教信仰很深入堅定的醫生,請問甄試入學要不要乾脆來個宗教測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