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健康新聞-《熱血仁醫》張志華 終止急診室暴力
自由時報 - 2012年2月25日 上午4:31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熱血仁醫》張志華 終止急診室暴力
記者魏怡嘉/專訪
「急診醫師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急救,而是正確判斷患者出了什麼問題,讓病患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正確的救治。」新光醫院急診主任醫師張志華說。
確診比急救更重要
「正確」比「急救」更重要的理念與性格,貫徹著張志華的工作和生活。去年,張志華的「臉書」在急診暴力的議題上發揮了串連人心,帶動變革的驚人力量,也讓人看見一位急診醫師,試圖以最有效的手法,在最短時間內,找出國內醫療制度的病灶。
五十八年次的張志華,到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選擇神經內科,但在實際照顧腦中風的慢性病患時,卻因治療無法立竿見影,讓他備感挫折。
當張志華輪調到急診醫學部實習時,他才真正接觸到急診的理念,才明白醫師專科化太早或太細,對病患並不公平,例如,他就親眼目睹某五官科的資深醫師,面對單純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卻驚慌失措地跑來急診室求救,張志華說:「從那時候開始,我便覺悟到,像台灣這樣專科化過早的醫療環境,非常需要通才的急診專科醫師。」
隔年,張志華從台大醫院神經內科轉往新光醫院擔任急診住院醫師,再隔一年,緊急醫療救護法通過,國內有了第一批急診專科醫師,張志華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急診醫
記者魏怡嘉/專訪
「急診醫師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急救,而是正確判斷患者出了什麼問題,讓病患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正確的救治。」新光醫院急診主任醫師張志華說。
確診比急救更重要
「正確」比「急救」更重要的理念與性格,貫徹著張志華的工作和生活。去年,張志華的「臉書」在急診暴力的議題上發揮了串連人心,帶動變革的驚人力量,也讓人看見一位急診醫師,試圖以最有效的手法,在最短時間內,找出國內醫療制度的病灶。
五十八年次的張志華,到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選擇神經內科,但在實際照顧腦中風的慢性病患時,卻因治療無法立竿見影,讓他備感挫折。
當張志華輪調到急診醫學部實習時,他才真正接觸到急診的理念,才明白醫師專科化太早或太細,對病患並不公平,例如,他就親眼目睹某五官科的資深醫師,面對單純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卻驚慌失措地跑來急診室求救,張志華說:「從那時候開始,我便覺悟到,像台灣這樣專科化過早的醫療環境,非常需要通才的急診專科醫師。」
隔年,張志華從台大醫院神經內科轉往新光醫院擔任急診住院醫師,再隔一年,緊急醫療救護法通過,國內有了第一批急診專科醫師,張志華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急診醫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