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克服兩岸罩門 才能踏上新哩程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鄭閔聲╱特稿】
從四年前總統大選大輸兩百多萬票,到此次小輸八十萬票穩住基本盤,顯示民進黨已從谷底爬到半山腰。然而,民進黨中央日前提出的檢討報告初稿,將敗選歸咎於「民眾對民進黨缺乏信任感」;但卻沒有進一步說明何以致之?未來又該如何?
本報推出「民進黨最後一哩路」系列專題,深度專訪民進黨內的天王、青壯新秀、了解綠營的學者專家,不管昔日這些受訪者被歸類為鷹派鴿派,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將民進黨失去社會信任的關鍵,指向該黨面對中國的立場或態度。
雖然這些受訪者提出的「處方」不盡相同,但無論是調整既有立場,或改變溝通態度,皆非一朝一夕可竟全功,民進黨必須在凝聚黨內共識後即知即行,與社會對話,解開兩岸論述這條錯綜複雜的絆腳繩,而黃金時期就在現在開始的未來兩年。
從創黨開始,民進黨一向以台灣開放、進步的力量自居,然而過去幾年面對中國的態度,卻是近乎一味地封閉、抗拒,前立委李
從四年前總統大選大輸兩百多萬票,到此次小輸八十萬票穩住基本盤,顯示民進黨已從谷底爬到半山腰。然而,民進黨中央日前提出的檢討報告初稿,將敗選歸咎於「民眾對民進黨缺乏信任感」;但卻沒有進一步說明何以致之?未來又該如何?
本報推出「民進黨最後一哩路」系列專題,深度專訪民進黨內的天王、青壯新秀、了解綠營的學者專家,不管昔日這些受訪者被歸類為鷹派鴿派,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將民進黨失去社會信任的關鍵,指向該黨面對中國的立場或態度。
雖然這些受訪者提出的「處方」不盡相同,但無論是調整既有立場,或改變溝通態度,皆非一朝一夕可竟全功,民進黨必須在凝聚黨內共識後即知即行,與社會對話,解開兩岸論述這條錯綜複雜的絆腳繩,而黃金時期就在現在開始的未來兩年。
從創黨開始,民進黨一向以台灣開放、進步的力量自居,然而過去幾年面對中國的態度,卻是近乎一味地封閉、抗拒,前立委李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