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無人武器系統 誰掌生殺大權
台灣立報 - 2012年2月22日 下午10:33
【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在科技發展與超高速電腦的協助下,美國軍方在30年之後,可能會改派機器人前往戰場,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生殺予奪敵人的性命。但《路透》專欄作家德布斯曼(Bernd Debusmann)指出,戰爭科技快速發展,有關機器戰爭的倫理問題卻被遠遠拋在後頭。
在布魯金斯研究所鑽研軍事機器人的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表示,當科技發展以指數成長的步調邁進時,人類的建制仍以緩慢的線性速度前進,有時甚至是停滯不前。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觀察也同樣回應這個觀點:眼下最可悲的事,是科學知識增加得比人類智慧快。
美軍:人能掌握科技
美國國防部在今年1月26日宣布要裁軍10萬人,但同時也宣布要積極發展軍事用途的無人飛機,這是美國目前鎖定反美好戰分子時最有效的殺人工具。美軍只要窩在基地,就可以遠端遙控無人飛機。
根據美國空軍所提出的82頁報告《無人航空器系統飛行計畫:2009年至2047年》(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Flight Plan 2009-2047)中,軍事專家提出對無人飛機的願景,報告寫道:「人工智慧(AI)的進展,使得系統能做出戰鬥的決定,且在毋須投入人力的情況下,在法律及政策的限制之內採取行動。」
在美國軍方看來,過去人類親自參與觀察、定位、決策及行動(observe, orient, decide, act,簡稱OODA)的軍事循環,但這些工作未來可由無人飛機完全取代。因此,美軍認為人類的角色不再是處於循環之中,而是在循環之上。只要時間上允許,人類隨時可否決戰爭機器所做出的決定。
10年前,機器人戰爭或許只存在於好萊塢的科幻片;但在過去10年的時間裡,美國積極開發無人飛機及地面機器人,後者能發揮拆除爆裂物、射擊與搬運受傷士兵的功用。美國目前已有超過7,500架的無人飛機,以及1萬5千隻左右的地面機器人。
軍方報告還指出,機器在從事致命的戰鬥任務時,是經過政治及軍方領導者的同意,因此機器本身沒有法律及倫理問題,戰爭機器的發展是受
在布魯金斯研究所鑽研軍事機器人的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表示,當科技發展以指數成長的步調邁進時,人類的建制仍以緩慢的線性速度前進,有時甚至是停滯不前。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觀察也同樣回應這個觀點:眼下最可悲的事,是科學知識增加得比人類智慧快。
美軍:人能掌握科技
美國國防部在今年1月26日宣布要裁軍10萬人,但同時也宣布要積極發展軍事用途的無人飛機,這是美國目前鎖定反美好戰分子時最有效的殺人工具。美軍只要窩在基地,就可以遠端遙控無人飛機。
根據美國空軍所提出的82頁報告《無人航空器系統飛行計畫:2009年至2047年》(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Flight Plan 2009-2047)中,軍事專家提出對無人飛機的願景,報告寫道:「人工智慧(AI)的進展,使得系統能做出戰鬥的決定,且在毋須投入人力的情況下,在法律及政策的限制之內採取行動。」
在美國軍方看來,過去人類親自參與觀察、定位、決策及行動(observe, orient, decide, act,簡稱OODA)的軍事循環,但這些工作未來可由無人飛機完全取代。因此,美軍認為人類的角色不再是處於循環之中,而是在循環之上。只要時間上允許,人類隨時可否決戰爭機器所做出的決定。
10年前,機器人戰爭或許只存在於好萊塢的科幻片;但在過去10年的時間裡,美國積極開發無人飛機及地面機器人,後者能發揮拆除爆裂物、射擊與搬運受傷士兵的功用。美國目前已有超過7,500架的無人飛機,以及1萬5千隻左右的地面機器人。
軍方報告還指出,機器在從事致命的戰鬥任務時,是經過政治及軍方領導者的同意,因此機器本身沒有法律及倫理問題,戰爭機器的發展是受
▼5則網友回應▼
-
冠瑜 • 2日4小時前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