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違約率低 新興亞債潛力佳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陳欣文】
金融海嘯後讓投資人重新檢視資產體質,群益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俊逸指出,其實從97年金融風暴後,亞洲政府紛紛發展本地債券市場,而後亞債規模更呈現倍增,但目前亞債規模僅佔全球債市不到一成,在國際舞台上只不過初露頭角而已,未來成長爆發力更不容忽視。
張俊逸表示,當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而來時,各區域對雷曼兄弟的曝險部位紛紛被市場拿放大鏡檢視,所幸亞洲在歷經97年金融風暴後包括政府與金融體系經過十年的努力改革,才使得亞洲成為海嘯後復甦最快的經濟體。尤其亞洲正面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各國政府無不積極地增加基礎建設,而當亞洲政府大興土木時,便提高發債籌措資金的需求。
亞債規模
成長力可期
張俊逸指出,經濟政策逐步開放後,外資對投資亞洲國家也傾向採更開放的態度,這表示外資對於亞洲各項金融工具興趣也將提高。不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顯示,1999年以來新興亞洲GDP年成長率已達各區域之冠,今年也將不例外,因此未來亞債佔全球債
金融海嘯後讓投資人重新檢視資產體質,群益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俊逸指出,其實從97年金融風暴後,亞洲政府紛紛發展本地債券市場,而後亞債規模更呈現倍增,但目前亞債規模僅佔全球債市不到一成,在國際舞台上只不過初露頭角而已,未來成長爆發力更不容忽視。
張俊逸表示,當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而來時,各區域對雷曼兄弟的曝險部位紛紛被市場拿放大鏡檢視,所幸亞洲在歷經97年金融風暴後包括政府與金融體系經過十年的努力改革,才使得亞洲成為海嘯後復甦最快的經濟體。尤其亞洲正面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各國政府無不積極地增加基礎建設,而當亞洲政府大興土木時,便提高發債籌措資金的需求。
亞債規模
成長力可期
張俊逸指出,經濟政策逐步開放後,外資對投資亞洲國家也傾向採更開放的態度,這表示外資對於亞洲各項金融工具興趣也將提高。不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顯示,1999年以來新興亞洲GDP年成長率已達各區域之冠,今年也將不例外,因此未來亞債佔全球債
▼2則網友回應▼
-
• 6日前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