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本報特約----企業管理/你學不來的“蘋果”
中央日報 - 2012年2月18日 上午10:37
除卻文化差異和市場環境不同等因素之外,想學習蘋果依然非常難,因為在支撐蘋果成功的十大基因中,如果你有一條不具備,就不可能成為下一個“蘋果”。
在我給民營企業做戰略諮詢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非常喜歡蘋果產品的企業家,他們都想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像蘋果公司那樣令人羡慕的明星企業,都想製造出像蘋果的產品那樣受人追捧的產品。可是,每一次我都會給他們潑冷水,因為想學蘋果非常難,比學海底撈要難很多倍,為什麼那麼多企業想學蘋果都學不來呢?從深層次的原因來說,有東西方文化的差別,有市場環境的不同,就像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說的那樣:中國大陸出不了約伯斯,美國出不了史玉柱。
就算中國大陸的企業家有能力突破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有願望改變中國大陸市場的環境,想學蘋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蘋果的創新基因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學得來的,就算那些財大氣粗的跨國公司也沒有辦法達到蘋果的境界。十幾年前我曾經擔任過蘋果公司的中國大陸市場總監,雖然僅有短短的兩年時間,但我對蘋果成功的基因還是有些瞭解的,至少比“外人”從外面看蘋果要深刻、透徹。為幫助中國的企業家和經理人瞭解蘋果的基因,我們不妨從以下10個問題來展開討論——只要有一條做不到,就不可能學到蘋果的真經。
第一,你骨子裡是否強烈地渴望像蘋果那樣富有創新精神?
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想!但是想跟想不一樣,有些人是妄想,有些人是幻想,有些人是瞎想。創新是一種顛覆性的,甚至是破壞性的思維模式,要有打碎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理想和追求。另外,僅僅老闆一個人想是沒用的,需要整個企業都在想,每個員工都在想。企業要有相應的配套機制,讓大家把創新當做一種使命,變成一種理想——為了追求這種理想可以犧牲很多東西,為了這個理想要耐得住多年的寂寞。
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抄襲、模仿,不管多麼複雜的產品,只要有人做出來,中國人就能仿出來,而登峰造極之作就是全面的山寨化。很多人對山寨產品津津樂道,以為這是通向成功的捷徑,以為這樣是占了別人的便宜。其實不然,山寨化把中國企業的創新意識徹底地謀殺了——一旦創新的企業得不到回報,誰還有動力去創新?看過《大國崛起》的人可能還記得,英國和美國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鼓勵創新,通過專利制度的設計保護創新,讓一個人可以通過產品創新來致富,這樣就把大家的關注點調整到正確的方向上去了。
第二,你是否認同“做跟別人一樣的產品是一種恥辱”?
蘋果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蘋果人堅持“僅為部分人服務”的理念:走與眾不同的差異化道路,不管做什麼產品,都不能和市場上現有的產品接近或類似,要做就要徹底顛覆。蘋果人堅信:做跟別人一樣的產品是一種恥辱!大家不妨看看周圍的企業,有幾家企業有這樣的想法?有幾家企業有這樣的文化?很多企業都喜歡把自己的產品做得跟世界知名品牌一樣,而不願意去冒險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我在給企業做諮詢的時候,一般都會給老闆提出一個要求:在研發設計部門的牆上掛一個橫幅,上面寫上“做跟別人一樣的產品是一種恥辱”。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元研發設計人員每天都能看到這個口號,能提醒、暗示自己。同時,把什麼“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什麼“追求卓越、不斷超越”等永遠正確的廢話口號都拿掉。
第三,你是否追求讓每一個使用你產品的人有優越感和自豪感?
中國大陸企業熱衷於做物美價廉的低檔貨,走低質低價的道路,結果中國大陸製造成了廉價產品的代名詞。儘管中國製造充斥世界市場,卻沒有受人尊敬的中國品牌,我們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淪為發達國家的傭人——掙著微薄的薪水,看著別人的眼色,忍辱負重地過日子。
一個好的品牌必須讓目標消費者有歸屬感,用著有自豪感和優越感,能成為某種社會階層、生活品位和業餘愛好的標誌。唯有這樣,消費者才願意展示給別人看,才有顯擺的資本,這是人的本性。要想學蘋果,中國企業首先要改變走低端路線的思路,儘快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品牌的形象,從而像蘋果那樣擁有大批的粉絲和信徒。
第四,你是否願意請全世界最優秀的設計人員來設計產品,並願意支付給他們比普通人高20倍的薪水?
好的產品是由優秀的研發設計師和產品市場人才共同定義出來的,是由研發設計人員和生產製造人員共同開發出來的,這些人是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稀缺動物”。要想得到優秀的設計人員,就要捨得花錢,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企業願意像蘋果公司那樣花比普通設計師高20倍的薪水聘請世界級的優秀設計師?
沒有世界級的設計人員,就不可能開發出世界級的產品,就不可能獲得世界級的利潤,更沒有希望形成世界級的品牌,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中國大陸企業的老闆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算是明白了這一點,也捨不得在產品設計上大量投入,因為大家習慣了抄襲、模仿,以為那樣做風險最小、回報最高。其實大錯特錯,別忘了中國那句老話:占小便宜吃大虧。
第五,你是否願意使用全世界最好的材料、工藝和設備來製造產品?
一個產品設計出來之後,要想贏得市場的認同,就要捨得用好材料、好工藝和好設備,否則再好的設計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法落地。就像我之前在專欄裡談到過的:要想提高利潤,首先提高成本。不捨得用好材料、好工藝和好設備,怎麼可能做出好產品?怎麼可能賣個好價錢?
中國大陸品牌與蘋果這樣的世界級品牌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這裡:無論是幾個億的中型企業還是上百億的大型企業,總喜歡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總以為成本下來了,利潤才會上去,這是個非常大的誤區。另外,一旦某個產品暢銷了,某個品牌打響了,就開始降低標準,為賺一點小錢而不惜傷害品牌的形象。當然,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老闆把賺錢看得太重,把做品牌看得太輕,急功近利最後害了自
在我給民營企業做戰略諮詢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非常喜歡蘋果產品的企業家,他們都想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像蘋果公司那樣令人羡慕的明星企業,都想製造出像蘋果的產品那樣受人追捧的產品。可是,每一次我都會給他們潑冷水,因為想學蘋果非常難,比學海底撈要難很多倍,為什麼那麼多企業想學蘋果都學不來呢?從深層次的原因來說,有東西方文化的差別,有市場環境的不同,就像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說的那樣:中國大陸出不了約伯斯,美國出不了史玉柱。
就算中國大陸的企業家有能力突破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有願望改變中國大陸市場的環境,想學蘋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蘋果的創新基因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學得來的,就算那些財大氣粗的跨國公司也沒有辦法達到蘋果的境界。十幾年前我曾經擔任過蘋果公司的中國大陸市場總監,雖然僅有短短的兩年時間,但我對蘋果成功的基因還是有些瞭解的,至少比“外人”從外面看蘋果要深刻、透徹。為幫助中國的企業家和經理人瞭解蘋果的基因,我們不妨從以下10個問題來展開討論——只要有一條做不到,就不可能學到蘋果的真經。
第一,你骨子裡是否強烈地渴望像蘋果那樣富有創新精神?
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想!但是想跟想不一樣,有些人是妄想,有些人是幻想,有些人是瞎想。創新是一種顛覆性的,甚至是破壞性的思維模式,要有打碎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理想和追求。另外,僅僅老闆一個人想是沒用的,需要整個企業都在想,每個員工都在想。企業要有相應的配套機制,讓大家把創新當做一種使命,變成一種理想——為了追求這種理想可以犧牲很多東西,為了這個理想要耐得住多年的寂寞。
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抄襲、模仿,不管多麼複雜的產品,只要有人做出來,中國人就能仿出來,而登峰造極之作就是全面的山寨化。很多人對山寨產品津津樂道,以為這是通向成功的捷徑,以為這樣是占了別人的便宜。其實不然,山寨化把中國企業的創新意識徹底地謀殺了——一旦創新的企業得不到回報,誰還有動力去創新?看過《大國崛起》的人可能還記得,英國和美國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鼓勵創新,通過專利制度的設計保護創新,讓一個人可以通過產品創新來致富,這樣就把大家的關注點調整到正確的方向上去了。
第二,你是否認同“做跟別人一樣的產品是一種恥辱”?
蘋果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蘋果人堅持“僅為部分人服務”的理念:走與眾不同的差異化道路,不管做什麼產品,都不能和市場上現有的產品接近或類似,要做就要徹底顛覆。蘋果人堅信:做跟別人一樣的產品是一種恥辱!大家不妨看看周圍的企業,有幾家企業有這樣的想法?有幾家企業有這樣的文化?很多企業都喜歡把自己的產品做得跟世界知名品牌一樣,而不願意去冒險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我在給企業做諮詢的時候,一般都會給老闆提出一個要求:在研發設計部門的牆上掛一個橫幅,上面寫上“做跟別人一樣的產品是一種恥辱”。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元研發設計人員每天都能看到這個口號,能提醒、暗示自己。同時,把什麼“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什麼“追求卓越、不斷超越”等永遠正確的廢話口號都拿掉。
第三,你是否追求讓每一個使用你產品的人有優越感和自豪感?
中國大陸企業熱衷於做物美價廉的低檔貨,走低質低價的道路,結果中國大陸製造成了廉價產品的代名詞。儘管中國製造充斥世界市場,卻沒有受人尊敬的中國品牌,我們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淪為發達國家的傭人——掙著微薄的薪水,看著別人的眼色,忍辱負重地過日子。
一個好的品牌必須讓目標消費者有歸屬感,用著有自豪感和優越感,能成為某種社會階層、生活品位和業餘愛好的標誌。唯有這樣,消費者才願意展示給別人看,才有顯擺的資本,這是人的本性。要想學蘋果,中國企業首先要改變走低端路線的思路,儘快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品牌的形象,從而像蘋果那樣擁有大批的粉絲和信徒。
第四,你是否願意請全世界最優秀的設計人員來設計產品,並願意支付給他們比普通人高20倍的薪水?
好的產品是由優秀的研發設計師和產品市場人才共同定義出來的,是由研發設計人員和生產製造人員共同開發出來的,這些人是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稀缺動物”。要想得到優秀的設計人員,就要捨得花錢,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企業願意像蘋果公司那樣花比普通設計師高20倍的薪水聘請世界級的優秀設計師?
沒有世界級的設計人員,就不可能開發出世界級的產品,就不可能獲得世界級的利潤,更沒有希望形成世界級的品牌,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中國大陸企業的老闆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算是明白了這一點,也捨不得在產品設計上大量投入,因為大家習慣了抄襲、模仿,以為那樣做風險最小、回報最高。其實大錯特錯,別忘了中國那句老話:占小便宜吃大虧。
第五,你是否願意使用全世界最好的材料、工藝和設備來製造產品?
一個產品設計出來之後,要想贏得市場的認同,就要捨得用好材料、好工藝和好設備,否則再好的設計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法落地。就像我之前在專欄裡談到過的:要想提高利潤,首先提高成本。不捨得用好材料、好工藝和好設備,怎麼可能做出好產品?怎麼可能賣個好價錢?
中國大陸品牌與蘋果這樣的世界級品牌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這裡:無論是幾個億的中型企業還是上百億的大型企業,總喜歡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總以為成本下來了,利潤才會上去,這是個非常大的誤區。另外,一旦某個產品暢銷了,某個品牌打響了,就開始降低標準,為賺一點小錢而不惜傷害品牌的形象。當然,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老闆把賺錢看得太重,把做品牌看得太輕,急功近利最後害了自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