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老驥伏櫪,宋楚瑜的參選路 天不時、人不和,明知其不可為仍為之
新新聞周報 - 2012年1月17日 上午12:13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老驥伏櫪,宋楚瑜的參選路 天不時、人不和,明知其不可為仍為之
當天時沒站在他這邊,人和也逐漸式微,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之下,宋楚瑜祇能靠自己,最實在,這也是此次選戰中宋楚瑜的寫照。宋楚瑜缺什麼?或許是天命,或許是時不我與,或許,宋楚瑜不懂得如何掌握的兩樣東西,就是時機與選票。
儘管這次大選並未出現意外的未爆「彈」,但在去年九月選前卻出現了一顆影響藍綠的「震撼彈」--宋楚瑜。因為挾帶著聯署民意而參選的宋楚瑜,讓藍營在這場選戰中的膠著與艱辛再加一成。當時許多媒體批評,宋楚瑜是來亂的。而是否如此?
民氣可用,參選路卻不順
從當年的「宋省長」,到後來的選戰接連失利,宋楚瑜這一路走來並非閒暇輕鬆。總統、台北市長,都沒選上,甚至二○○九年台北縣尚未升格時也有謠傳他將出來選縣長。當然,許多人認為,宋楚瑜讓民眾真正瞭解所謂的政治生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祇是利益二字。不在其位,更能體悟出人性的澆薄。
一九九八年底,國民黨內部提名連戰做為總統候選人的情況逐漸明朗化,當時宋楚瑜就計畫脫黨參選。為什麼?因為有本錢。雖然是從行政院及國民黨內部體制爬起的宋楚瑜,在一九九四年風光地以四百多萬拿下第一任民選省長。從此,說到「省長」,大家也祇會想到宋楚瑜,他的確也是第一屆也是唯一一屆民選省長。當時,省政府給人的印象就是頗有效率。然而,李登輝毅然決然「凍省」,也是造成日後宋楚瑜出走的主因之一。
無論是能力、聲望,宋楚瑜自認並未輸給連戰。當時,國民黨內部還是希望促成兩人合作,而多方溝通,李登輝也數度與宋楚瑜會面。祇是,不管怎麼談,「連宋配」和「宋連配」硬是喬不定。
因此,談判破裂是可想而知,也造成兩千年總統大選,宋楚瑜參選。即便是分裂,宋楚瑜的民調仍然是遠大於連戰。於是,便出現了「興票案」的打壓,使得宋楚瑜的民調下降,而與陳水扁並駕齊驅。同時,國民黨也頻頻「棄保」,不停放出宋楚瑜已經「出局」的消息。結果,宋楚瑜以不到五十萬的票數,敗給了陳水扁。也讓台灣開始了所謂的「綠色執政」八年。而宋楚瑜則挾著龐大的支持者,「民氣可用」之下組成了「親民黨」。
這次選舉,也讓無論是國民黨內部或是支持國民黨的民眾認為宋楚瑜是千古罪人。若非他執意參選,又怎會「變天」?
為了選票與民調考量,二○○四年總統大選,連戰與宋楚瑜合作捲土重來,國親兩黨攜手合作。「連宋配」正式出來參選,雖說晚了四年,人民依舊是開心的。聯合報民調顯示,「連宋配」的民調始終穩定高於「陳呂配」。
本土政黨,但有正藍思想
無奈,天不從人願,二○○四年三月十九日兩顆子彈,改變了民調和隔天的選票,「藍天」始終回不來。終究是以三萬票落選。
二○○六年自稱是因為基層民意而毅然決定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台北市長。最終,僅得五萬多票,之後便召開記者會,宣布退出政壇。雖然如此,卻又在二○一一年,宣布參選總統。
其實,不難看出,相較於蔡英文或是馬英九,宋楚瑜經驗或能力都較豐富些。無論是二○○○年或是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宋楚瑜都是以第三勢力為號召,要人民「棄藍綠,選能力」。因為宋楚瑜清楚自己的定位,正如同他成立的親民黨一樣。要如何與同樣從國民黨分化出來的「新黨」有別,親民黨必須找到自己的路。「親民」二字就很清楚說明了,親民黨屬於本土路線的政黨,與「外省掛」的新黨不一樣。
雖說如此,宋楚瑜卻從來不是真正的本土派。
的確,宋楚瑜無論是從前或現在,其政見大多偏重於民生。其父親是陸軍中將宋達,宋楚瑜取得博士學位後,便在蔣經國身邊從事英文翻譯,其政治立
當天時沒站在他這邊,人和也逐漸式微,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之下,宋楚瑜祇能靠自己,最實在,這也是此次選戰中宋楚瑜的寫照。宋楚瑜缺什麼?或許是天命,或許是時不我與,或許,宋楚瑜不懂得如何掌握的兩樣東西,就是時機與選票。
儘管這次大選並未出現意外的未爆「彈」,但在去年九月選前卻出現了一顆影響藍綠的「震撼彈」--宋楚瑜。因為挾帶著聯署民意而參選的宋楚瑜,讓藍營在這場選戰中的膠著與艱辛再加一成。當時許多媒體批評,宋楚瑜是來亂的。而是否如此?
民氣可用,參選路卻不順
從當年的「宋省長」,到後來的選戰接連失利,宋楚瑜這一路走來並非閒暇輕鬆。總統、台北市長,都沒選上,甚至二○○九年台北縣尚未升格時也有謠傳他將出來選縣長。當然,許多人認為,宋楚瑜讓民眾真正瞭解所謂的政治生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祇是利益二字。不在其位,更能體悟出人性的澆薄。
一九九八年底,國民黨內部提名連戰做為總統候選人的情況逐漸明朗化,當時宋楚瑜就計畫脫黨參選。為什麼?因為有本錢。雖然是從行政院及國民黨內部體制爬起的宋楚瑜,在一九九四年風光地以四百多萬拿下第一任民選省長。從此,說到「省長」,大家也祇會想到宋楚瑜,他的確也是第一屆也是唯一一屆民選省長。當時,省政府給人的印象就是頗有效率。然而,李登輝毅然決然「凍省」,也是造成日後宋楚瑜出走的主因之一。
無論是能力、聲望,宋楚瑜自認並未輸給連戰。當時,國民黨內部還是希望促成兩人合作,而多方溝通,李登輝也數度與宋楚瑜會面。祇是,不管怎麼談,「連宋配」和「宋連配」硬是喬不定。
因此,談判破裂是可想而知,也造成兩千年總統大選,宋楚瑜參選。即便是分裂,宋楚瑜的民調仍然是遠大於連戰。於是,便出現了「興票案」的打壓,使得宋楚瑜的民調下降,而與陳水扁並駕齊驅。同時,國民黨也頻頻「棄保」,不停放出宋楚瑜已經「出局」的消息。結果,宋楚瑜以不到五十萬的票數,敗給了陳水扁。也讓台灣開始了所謂的「綠色執政」八年。而宋楚瑜則挾著龐大的支持者,「民氣可用」之下組成了「親民黨」。
這次選舉,也讓無論是國民黨內部或是支持國民黨的民眾認為宋楚瑜是千古罪人。若非他執意參選,又怎會「變天」?
為了選票與民調考量,二○○四年總統大選,連戰與宋楚瑜合作捲土重來,國親兩黨攜手合作。「連宋配」正式出來參選,雖說晚了四年,人民依舊是開心的。聯合報民調顯示,「連宋配」的民調始終穩定高於「陳呂配」。
本土政黨,但有正藍思想
無奈,天不從人願,二○○四年三月十九日兩顆子彈,改變了民調和隔天的選票,「藍天」始終回不來。終究是以三萬票落選。
二○○六年自稱是因為基層民意而毅然決定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台北市長。最終,僅得五萬多票,之後便召開記者會,宣布退出政壇。雖然如此,卻又在二○一一年,宣布參選總統。
其實,不難看出,相較於蔡英文或是馬英九,宋楚瑜經驗或能力都較豐富些。無論是二○○○年或是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宋楚瑜都是以第三勢力為號召,要人民「棄藍綠,選能力」。因為宋楚瑜清楚自己的定位,正如同他成立的親民黨一樣。要如何與同樣從國民黨分化出來的「新黨」有別,親民黨必須找到自己的路。「親民」二字就很清楚說明了,親民黨屬於本土路線的政黨,與「外省掛」的新黨不一樣。
雖說如此,宋楚瑜卻從來不是真正的本土派。
的確,宋楚瑜無論是從前或現在,其政見大多偏重於民生。其父親是陸軍中將宋達,宋楚瑜取得博士學位後,便在蔣經國身邊從事英文翻譯,其政治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