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健康新聞-新藥延命 多發性骨髓瘤慢性化
中央社 - 2012年1月20日 下午7:22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日電)癌症新藥陸續問世,過去被視為不治之症的多發性骨髓瘤,如今變成類似高血壓的慢性病,無法接受骨髓移植和年長的病患,都有機會延命,不必放棄治療希望。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博升今天指出,他有5個多發性骨髓瘤病例存活至今超過5年,其中2個年約50歲的中壯年男女,治療1年後即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為事業打拚。
台灣每年新增約350到400個多發性骨髓瘤病人,柯博升說,以前能用的藥物不多,用了不保證有效,又因為這種血癌容易復發,即使自體幹細胞移植,也不保證根治,患者深受煎熬,平均存活約2到3年。
自從10年前醫界發現沙利竇邁(thalidomide)的療效,多發性骨髓瘤從不治絕症變成可控制的血癌;柯博升形容,他的病人在療程結束後,每2個月回門診追蹤,就像慢性病患一樣。
去年底美國血液病學年會公布的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研究顯示,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65到75歲的年長病患,先以化療藥物外加沙利竇邁的同類藥lenalidomi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博升今天指出,他有5個多發性骨髓瘤病例存活至今超過5年,其中2個年約50歲的中壯年男女,治療1年後即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為事業打拚。
台灣每年新增約350到400個多發性骨髓瘤病人,柯博升說,以前能用的藥物不多,用了不保證有效,又因為這種血癌容易復發,即使自體幹細胞移植,也不保證根治,患者深受煎熬,平均存活約2到3年。
自從10年前醫界發現沙利竇邁(thalidomide)的療效,多發性骨髓瘤從不治絕症變成可控制的血癌;柯博升形容,他的病人在療程結束後,每2個月回門診追蹤,就像慢性病患一樣。
去年底美國血液病學年會公布的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研究顯示,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65到75歲的年長病患,先以化療藥物外加沙利竇邁的同類藥lenalidomi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