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社評-金融服務實體 須擴大市場機制

旺報 - 2012年1月21日 上午5:30
旺報【本報訊】
大陸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最重要的堅持,就是要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並要求抑制「以錢炒錢」現象,以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對於實施計畫經濟體制的中國來說,要達到這個目標,金融制度必須大幅調整,否則永遠不會實現。首先,要讓銀行能在價格機能下運作,要扭轉貨幣政策目標,政府可開辦建設基金吸引游資。
如果這3項工作能夠搞好,那麼金融對於經濟就如虎添翼,中國的高成長才不會推動通膨,貧富不均才不會繼續讓社會主義蒙羞。
中國的銀行體系基本上建立在計畫經濟精神上,本來就定調於「服務實體經濟」,只不過整個體系的結構,只是為了經濟發展,並不符合現代金融體系的運作。中國對銀行體系的設計,向來是以國家資本作為銀行的支柱,以促進或調節經濟為目標。
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先由單一銀行體制轉入「國家專業銀行」階段,然後過渡到「國有獨資銀行」階段,再演變到「國家控股股份制銀行」階段。
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國境內的銀行仍然由國家控制,營運目標深受人民銀行影響,加上資金價格機能無法運作,銀行營運結果,國家目標固然實現,市場需求卻難以滿足。
在國有體制下,真正的市場利率無法出現,中央銀行訂定的基準利率,在過多政策指導下,變相促成了「給大不給小」的雙軌利率制度。大型國企取得過多且不必要的信貸,在實體標的投資飽和後,很自然的會流向非實體經濟的資金市場,「以錢炒錢」禍害中的資金,主要來自國有銀行體制。大部分中小微型企業拿不到融資,當然不可能是「以錢炒錢」的元兇;一般個人資本,也只是金錢遊戲的跟隨者,作用有限。
因此要防堵泡沫金融的發生,一定要有完整的私有銀行體系,資金才能有效投放在實體標的上,國家資本才不會成為金錢遊戲幫凶。也唯有在穩固的私有銀行體系內,才能落實真正的市場利率,資金的價格系統才能自由運作,實體經濟也會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