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帶動經濟轉型?陸金改挑戰重重

中央社 - 2012年1月21日 上午10:58
-大陸金融改革專題報導之1(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21日電)一度「暴衝」的中國大陸經濟今年成長將放緩,不少人寄望金融改革帶動經濟結構轉型,但從其全國金融會議結論看來,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人民幣國際化等改革仍是條漫漫長路。
大陸經濟過去幾年挾著高成長率,一路狂飆,即使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也靠著人民幣4兆元振興經濟計畫,成功刺激內需,景氣率先反彈;2010年更一躍而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
不過,世界第2榮景背後,卻潛藏著不少危機,包括房地產泡沫風險大增、民間高利貸市場瀕臨崩盤、地方債務違約風險高。受歐債危機拖累,大陸今年出口前景不如以往,經濟成長率也將繼續下滑。
另一方面,當年依賴豐沛勞動力打造而成的「世界工廠」,在一胎化政策影響下,人口紅利漸減,珠三角等沿海地區不約而同出現了「用工荒」。有學者更憂心大陸會不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大陸唯有推動金改,讓資源配置更具效率,才能帶動大陸經濟結構轉型,由出口導向轉向內需導向,才有機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如果大量寶貴資源仍以低廉價格提供給不具備經濟合理性的項目,譬如地方政府或國營企業投資項目,那麼將無法保證宏觀經濟的健康成長,甚至債務和銀行危機也會可能接踵而至」,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提出警語。
因為近年來大陸中小企業苦於借不到錢,但地方政府卻向銀行借更多的錢,用於投資基礎建設。有學者質疑,大陸銀行比較願意把錢借給地方政府和國營企業。
根據大陸國家審計署統計顯示,至2010年底,大陸全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共計人民幣10.7兆元,其中,約8.5兆元透過銀行融資。若從償債期限來看,未來5年償還額占債務總額的比值在70%左右。
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但另一方面,大陸溫州等地卻爆發高利貸風暴,中小企業因為不易向銀行融資,轉向民間借貸,但年利率動輒30%起跳,不少企業主還不起錢而落跑或宣布倒閉,拖累許多提供資金的民眾。
大陸經濟學家盧麒元接受「民商」雜誌訪問直指,「金融業從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誕生時起,由於政府存在資本嚴重短缺的情況,就被賦予了金融業過多財政職能。一段時期內,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提款機』。」
「改革開放初期,這個『提款機』流出的款項主要用於彌補財政缺口,支持經濟體系的市場轉型;到了後期(近10年)這個『提款機』開始失控,變相成為機構和個人的『提款機』,開始成為財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他說。
因此,不少學者大聲疾呼,大陸金融改革,應先從「利率市場化」著手,破除透過金融體系資助公共支出,進而隱藏赤字或債務的作法。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