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社評-深化陸資來台 改善兩岸經貿失衡
旺報 - 2012年1月22日 上午5:30
旺報【本報訊】
挾著企業力挺「九二共識」勝選的基礎,大選後,馬政府立即釋出加快ECFA協商的訊息,行政院也確認將再度擴大陸資來台投資項目,不排除把投資項目由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政策開放方向絕對正確,不過我們也必須指出,從2009年下半年開放陸資來台到去年11月,陸資來台投資累積總額僅1.75億美元,而且去年全年不超過0.5億美元,較2010年的0.94億美元幾乎衰退一半。如果再對比過去兩年台灣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高達250億美元,顯見開放陸資來台並未改善兩岸經貿失衡問題。
再從ECFA效應看,雖然去年早收清單出口至大陸達200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12﹪,總體對大陸出口也成長95億美元,但核准對陸投資達130億美元,表示流出金額比出口成長還多出35億美元。簽署ECFA的目的在增加對陸輸出,但實際上ECFA最大效應卻是增加台灣對大陸的淨投資,反而更惡化兩岸經貿失衡現象,政府相關部門似乎不注意,或不重視這種趨勢。
解決之道唯有加大爭取陸資來台投資力道一方,馬政府應當將擴大陸資來台、改善兩岸經貿失衡現象列為未來4年重點工作,兩岸投資失衡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政治,無分藍綠政府,對兩岸相互投資問題心態過度防禦,對策略性投資限制過多是主要關鍵,這兩年招商戰術和規劃欠周詳也是因素。強化陸資來台投資,我們有以下建議:
一、觀念鬆綁最重要,在兩岸和平互利的基礎上,除了投資項目限制的鬆綁外,在政策觀念上,要盡可能把陸資和其他外資一視同仁,減少身分上的政策限制,造成對陸資的歧視。例如,陸資直接或間接持有三成股權之公司即視為陸資企業,即需要受到陸資來台投資的法令管制,顯然太過嚴苛,有檢討修正的必要。對上市、櫃公司和策略性產業參股和新設公司設下關卡,防止陸資進入董事會的規定,也是陸資怯步的原因。去年底主攻TFT-LCD面板、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半導體製程所使用各類靶材的陸資常州蘇晶電子終於進駐中科園區,對降低台灣面板生產成本應有明顯的效應,但投資過程的周折與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應是一大教訓。
二、明訂鼓勵陸資投資
挾著企業力挺「九二共識」勝選的基礎,大選後,馬政府立即釋出加快ECFA協商的訊息,行政院也確認將再度擴大陸資來台投資項目,不排除把投資項目由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政策開放方向絕對正確,不過我們也必須指出,從2009年下半年開放陸資來台到去年11月,陸資來台投資累積總額僅1.75億美元,而且去年全年不超過0.5億美元,較2010年的0.94億美元幾乎衰退一半。如果再對比過去兩年台灣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高達250億美元,顯見開放陸資來台並未改善兩岸經貿失衡問題。
再從ECFA效應看,雖然去年早收清單出口至大陸達200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12﹪,總體對大陸出口也成長95億美元,但核准對陸投資達130億美元,表示流出金額比出口成長還多出35億美元。簽署ECFA的目的在增加對陸輸出,但實際上ECFA最大效應卻是增加台灣對大陸的淨投資,反而更惡化兩岸經貿失衡現象,政府相關部門似乎不注意,或不重視這種趨勢。
解決之道唯有加大爭取陸資來台投資力道一方,馬政府應當將擴大陸資來台、改善兩岸經貿失衡現象列為未來4年重點工作,兩岸投資失衡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政治,無分藍綠政府,對兩岸相互投資問題心態過度防禦,對策略性投資限制過多是主要關鍵,這兩年招商戰術和規劃欠周詳也是因素。強化陸資來台投資,我們有以下建議:
一、觀念鬆綁最重要,在兩岸和平互利的基礎上,除了投資項目限制的鬆綁外,在政策觀念上,要盡可能把陸資和其他外資一視同仁,減少身分上的政策限制,造成對陸資的歧視。例如,陸資直接或間接持有三成股權之公司即視為陸資企業,即需要受到陸資來台投資的法令管制,顯然太過嚴苛,有檢討修正的必要。對上市、櫃公司和策略性產業參股和新設公司設下關卡,防止陸資進入董事會的規定,也是陸資怯步的原因。去年底主攻TFT-LCD面板、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半導體製程所使用各類靶材的陸資常州蘇晶電子終於進駐中科園區,對降低台灣面板生產成本應有明顯的效應,但投資過程的周折與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應是一大教訓。
二、明訂鼓勵陸資投資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