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特稿/由國際經驗看美牛輸台問題/智庫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林巍

中央日報 - 2012年2月14日 上午9:56
2010年1月5日我國立法院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規定十年內發生過狂牛症地區的牛隻,頭骨、腦、眼、脊髓、絞肉及內臟六大高風險部位不得進口。由於法案否定「台灣美國牛肉議定書」內容,爾後2011年又因我國衛生署查獲進口美牛含瘦肉精,下令禁止進口美國牛肉,遂引起美方抗議,並停擺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工作會議。
由此觀之,美牛議題為影響台美關係的關鍵因素,從原先引發消費者疑慮的狂牛症到今年的瘦肉精爭議,美方一直希望得到台灣方面妥善處理。但似乎卻一直未得下文,如今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一月底來台,即明確提到必須解決美牛問題,進而幫助台灣跨出區域自由化的第一步。
貿易區域化固然重要,但國人健康更是政府在談判桌上的首要考量。觀察各國之間也曾因美國牛肉進口出現過激烈反應,例如2008年4月韓國李明博政府應邀訪問美國,期望藉由開放美國牛肉政策,促成雙方國會批准美韓FTA,進而增加雙邊貿易並提振韓國經濟之目的。但當美韓簽署牛肉進口協議後,卻遭受國內反對者認為政府未顧及國人健康,激發百萬民眾走上街頭表達抗議,最後導致新內閣總辭,原本高支持度下滑之效應。
根據美國肉類出口協會(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資料顯示,2003年美國狂牛症發生前,韓國為美國牛肉第三大進口國,僅次於日本與墨西哥,出口金額為8億1,500萬美元,出口數量為24萬6,595公噸。而在爆發狂牛症疫情後,韓國政府下令禁止美牛進口,美國牛肉出口開始下滑。經過多年的談判,直至2008年簽訂牛肉進口協議後,美國牛肉出口至韓國貿易量恢復正常,至2010年美國對韓國出口牛肉總計11萬2,757公噸,金額達5億1,800萬美金,較2009年同期出口金額成長140%,且美牛佔韓國進口牛肉量比例為37%,僅次於澳洲,顯示韓國市場對美國牛肉的重要性,但美牛開放問題也是影響美韓FTA談判的其中一項關鍵因素。
自2006年美韓展開FT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