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地方新聞-八通關古道 復刻山通大海碑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20日 上午5:30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重拾昔日風華!南投縣八通關古道成為攀登玉山群峰的山徑。
中國時報【廖志晃╱南投報導】
清朝興建的八通關古道是國內唯一的一級古蹟「古道」,見證台灣開發史,如今路徑難尋,沿途留下的石碣成為探索先人足跡的里程碑。位於陳有蘭溪畔的「山通大海」碑兩度遭淹沒,南投縣政府正在重建,古道風華即將再現。
一八七五年,清朝總兵吳光亮率飛虎軍興闢橫貫台灣東、西部的「中路」,從林杞埔(竹山)、鳳凰山、東埔、八通關,越秀姑巒山,向東到花蓮璞石閣(玉里)全長約一五二公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不到一年就完成,打通前山與後山的隔閡,即八通關古道。
南投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劉玉湖指出,八通關古道早在民國七十六年就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古道從「前山第一城」(竹山)出發,是南投縣的重要資產。
歲月推移,當年的古道路徑如今已難清楚辨識。劉玉湖說,古道沿途沒有確切地標,流傳下來的文字敘述也相當簡略,地方耆老的說法更紛紜。雖然曾
中國時報【廖志晃╱南投報導】
清朝興建的八通關古道是國內唯一的一級古蹟「古道」,見證台灣開發史,如今路徑難尋,沿途留下的石碣成為探索先人足跡的里程碑。位於陳有蘭溪畔的「山通大海」碑兩度遭淹沒,南投縣政府正在重建,古道風華即將再現。
一八七五年,清朝總兵吳光亮率飛虎軍興闢橫貫台灣東、西部的「中路」,從林杞埔(竹山)、鳳凰山、東埔、八通關,越秀姑巒山,向東到花蓮璞石閣(玉里)全長約一五二公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不到一年就完成,打通前山與後山的隔閡,即八通關古道。
南投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劉玉湖指出,八通關古道早在民國七十六年就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古道從「前山第一城」(竹山)出發,是南投縣的重要資產。
歲月推移,當年的古道路徑如今已難清楚辨識。劉玉湖說,古道沿途沒有確切地標,流傳下來的文字敘述也相當簡略,地方耆老的說法更紛紜。雖然曾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