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生活新聞-觀念平台-當林書豪遇到大學學測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2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周祝瑛】
不久前當哈佛小子林書豪在紐約開始為尼克隊立下戰功,引起全美「林來瘋」的同時,我國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成績剛好公布,在全國十五萬多名考生中,有二百八十八人獲得滿級分(七十五級分),占全體考生的千分之一點八六。相對於哈佛小子,這些在學測中獲得滿級分高分的同學有哪些人敢於向父母或老師,提出自己另類的人生規劃,包括選讀非傳統的大學第一志願,甚至具有林書豪般追求夢想的勇氣及毅力,大學中能繼續參賽打籃球?更重要的是有多少國內父母願意支持孩子的夢想,能夠尊重與接受孩子的選擇?
當大家在討論林書豪如何在NBA崛起的時候,很少人會想到林書豪背後推動他向前拚命地那一雙父母的手。如果沒有喜歡看籃球、打籃球的父母,如何能夠啟發孩子的興趣?缺少了懂得自小適時引導、重視孩子運動的雙親,如何奠下林家三兄弟都從小熱愛打球的基礎?從林的身上看到父母教養的用心,加上虔誠信仰的影響,讓孩子自小懂得謙卑與合作助人的道理。看看林書豪每次打球前的禱告、球場上的奮進與助攻,下場後和隊友擁抱互撞等精采畫面,可以了解這是一位身心均衡、IQ與EQ皆高的選手!
林書豪曾提過,從小的家庭教育讓他學會專注與時間管理,為了打球必須先完成功課,因為喜歡所以願意一直打球;至於球場上的成就,是五個隊員一起合作的結果。對於強調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美國社會,這樣的態度其實相當
▼4則網友回應▼
  • 每天新心情  •  台中市, 臺灣  •  3日前
    寫的真好.臺灣父母要先改變生養孩子是延續自己的基因(傳宗接代).愛他(她).支持他(她).教他(她)做人處世.讓他(她)有辦法獨立自主.而不是寵他(她).害怕他(她)受傷.害怕他(她)辛苦.別忘記了.他(她)出生已經脫離母親肚子裡.是獨立個體.旁人已經無法代替他(她)過人生了.所以別一直指揮他(她).他(她)不是遊戲人物.讓大人們就算指導錯誤可以按掉修改重新塑造.
  • Chen  •  台北, 臺灣  •  2日14小時前
    有父母看了林書豪的故事後,在討論區說:
    我的孩子小六,也愛打籃球,功課也不錯,我和爸爸都支持孩子的興趣,也相信運動對孩子是有正面的幫助,所有愛運動的孩子!加油!朝目標前進吧!
    給的建議與實例如下:
    希望你的小孩到國中、高中的時候你還可以堅守此信念。有人也曾報此信念。
    實例結果如下:
    我是一位讀美術班學生的父親,我的小孩從國小一路得獎無數,但進入國中後,大家只要讀好國英數自社,他們卻要加上術科五科,比賽也能免則免。因絶大部份的高中還是先用國英數自社分數篩選出高分的,因為大學篩選還是先用國英數自社分數篩選出高分的,而不是先用術科。其實這過程已經將類似林書豪(最主要還是籃球進入哈佛)、周杰倫等人材先篩除。林書豪有幸生於美國可以進哈佛,但周杰倫卻無法進台清交。周杰倫有幸等到機會名揚四海,但有更多的人材在這種篩選之下,只好心不甘情願的讀他們意願不高的國英數自社,但這不是他們的強項,所以結果他們還是輸了,只好再為了興趣去政府補助少的、師資少的學校,然後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他們術科專業每況愈下。可以像林書豪、周杰倫的毅力與耐力的可能是鳯毛鱗角。身為父母的人,該如何做呢?可能類似林書豪的只好學林書豪的另一選擇去當牧師,但大部分的孩子,只好聽父母的去讀一個,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可以生存下去的科系。父母只希望他們可以存活下來就好。我相信名揚四海是林書豪、周杰倫的父母意料之外的超級大驚喜,做夢都想不到的。
    或許你會說你的小孩功課好,但因為你的小孩要多學籃球專業,你的小孩己經輸給與他同等資質小孩很多了。你看目前大學第一階段的篩選制度就知道了,如果與你小孩同等資質的上了台清交,而你的小孩卻因籃球而不能上榜,你還可以接受的話,那就OK。因為哈佛是先看專業再看學科,而台灣會將林書豪篩除之後,再來看專業。你要先了解目前的教育篩選制度,了解了,也告訴小孩前面有什麼障礙,如果你們覺得值得再去做,否則等到要考大學才知道,對小孩是挫折,你也會覺得自己害了小孩。所以林書豪在美國可以出頭天,但在台灣是不可能的。
  • Chen  •  台北, 臺灣  •  2日13小時前
    制度規定如果能顯現出對學生的未來有前景,大家自然會往那一個方向。元智大學剛開始時優秀的學生不會去選,現在卻有優秀的學生去選。不是大家要去選世俗眼中的第一志願學校或行業,經驗告訴大家那個方向是對的。
  • Chen  •  台北, 臺灣  •  2日14小時前
    希望各位教授及教育家了解,不是父母不能放心、不放手,而是你們定的制度早就告訴大家,只有讀書對學生才有利,他們父母有很多經驗了,你們認為父母會做什麼決定呢?責任不只家長該負起,教育部(教育家)及學校(教授)在制定制度規定時,是否也需要多想想。哈佛大學能出林書豪,台灣名校是否也能?
    大學篩選第一階段,單以學科做門檻,第二階段選到的人材,在學科導向下,術科己不優秀,對早已定下志向的小孩是不公平的。否則所有學生還是會在學科上面鑽研,專業在全球化下,訓練出的學生要如何與全球競爭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