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初選制 十六變
自由時報 - 2012年2月26日 上午4:31
記者王貝林/特稿
從一九八九年訂定「公職候選人提名辦法」(後改為提名條例),民進黨黨內初選制度因人頭黨員、派系等問題,配合時勢變化、選舉對象的不同,進行幅度大小不等的修正,至今已歷經十六次變革。一直到目前完全取消黨員投票、採取「全民調」方式為止,主要變革多集中在防堵人頭黨員問題;弔詭的是,現在黨內醞釀的變革聲浪,又是針對黨員投票而來。
黨內初選制度,大致可依陸續加入黨員投票、幹部評鑑、民意調查,分為四大階段:
第一階段為黨員投票時期(一九八九~一九九三年),公職候選人若協調擺不平而須進行初選,主要由黨員投票產生,但也因黨員費用多由黨員大戶、派系代繳,因而引發嚴重的人頭黨員問題,並在一九九三年的縣市長選舉黨內初選過程白熱化,成為選後成立的黨務改革小組的改革重點。
第二階段加入幹部評鑑時期(一九九四~一九九六年),為稀釋人頭黨員的影響,初選改為黨員投票、幹部評鑑各占五十%;卻又因人數有限的黨內幹部,比為數眾多的黨員,更容易被派系操縱,導致派系壟斷提名的情形變本加厲,彼此間換票、賄選更是敗壞選風。一九九五年的全國黨代表大會,因而出現各種廢除或改革幹部評鑑的提案,卻一一被維繫權力的派系封殺。
第三階段加入民意調查時期(一九九六~二
從一九八九年訂定「公職候選人提名辦法」(後改為提名條例),民進黨黨內初選制度因人頭黨員、派系等問題,配合時勢變化、選舉對象的不同,進行幅度大小不等的修正,至今已歷經十六次變革。一直到目前完全取消黨員投票、採取「全民調」方式為止,主要變革多集中在防堵人頭黨員問題;弔詭的是,現在黨內醞釀的變革聲浪,又是針對黨員投票而來。
黨內初選制度,大致可依陸續加入黨員投票、幹部評鑑、民意調查,分為四大階段:
第一階段為黨員投票時期(一九八九~一九九三年),公職候選人若協調擺不平而須進行初選,主要由黨員投票產生,但也因黨員費用多由黨員大戶、派系代繳,因而引發嚴重的人頭黨員問題,並在一九九三年的縣市長選舉黨內初選過程白熱化,成為選後成立的黨務改革小組的改革重點。
第二階段加入幹部評鑑時期(一九九四~一九九六年),為稀釋人頭黨員的影響,初選改為黨員投票、幹部評鑑各占五十%;卻又因人數有限的黨內幹部,比為數眾多的黨員,更容易被派系操縱,導致派系壟斷提名的情形變本加厲,彼此間換票、賄選更是敗壞選風。一九九五年的全國黨代表大會,因而出現各種廢除或改革幹部評鑑的提案,卻一一被維繫權力的派系封殺。
第三階段加入民意調查時期(一九九六~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