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本報特約----區域經濟/特色城鎮化已成拉動遼源經濟發展新引擎

中央日報 - 2012年2月27日 下午12:56
儘管時令已經打春,但中國大陸北方仍是天寒地凍。可東豐縣橫道河鎮雙營村的王樂友稍有空閒,就要到白雲新城建設工地看看。雖然自己家的那棟住宅樓要等到四五月份天氣轉暖後才能繼續施工,可張春友就是看不夠。因為,他做夢都不敢想,從爺爺那輩子就住在這偏遠的山溝裡,自己沒離開這個山溝卻要住上供熱樓……
如今,特色城鎮化已經成為拉動遼源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產城融合、雙輪驅動”使中心城市和重點鎮的城鎮化加速推進。遼源,正在逐步發展成為吉林省中南部區域中心城市。
科學規劃,把城鎮化作為“三化”統籌的重要載體
作為全省城鎮化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遼源把城鎮化作為“三化”統籌的重要載體。按照科學謀劃,編制了《統籌推進具有遼源特色的城鎮化規劃》,確定了構建“一核一副三軸十二節點”的城鎮空間格局。即建設遼源城區及遼白經濟一體化為核心區域,以東豐縣城為副中心,分別為長春至金洲、建安、安石、市區、安恕、瀋陽的城鎮軸;白泉、市區、渭津、東豐、梅河口的城鎮軸;那丹伯、黃河、東豐、橫道河的城鎮軸。十二節點:即重點培育產業基礎較好的渭津鎮、遼河源鎮、金州鄉、安石鎮、安恕鎮、建安鎮、東豐鎮、橫道河鎮、那丹伯鎮、黃河鎮、三合鄉和大陽鎮12個城郊鄉鎮。從而形成“點、軸、面”區域聯動、城鎮鄉村共進互動的遼源特色城鎮化模式。
結合中心城市和重要節點鎮建設發展規劃,遼源在加快建設的同時,加強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形成配套的規劃體系。著眼于建設吉林省中南部區域中心城市,遼源堅持“南開北拓、西進東擴、建設三環、發展組團”的思路,按照“建設南部、優化東部、西連東遼、強化北部開發”的時序安排,遼源全面加快新城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把城市規模做大,把城市功能做強,增強區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加快推進南部新城建設,年內將完成“兩縱兩橫”路網框架,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規劃科技展覽館建設實現主體封閉。加快南部新城職教園區建設,形成北方最大的職業培訓基地。同時,啟動行政中心建設,帶動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壽山新區和北部新城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採煤沉陷區實施遼源礦山濕地公園專案,打造沉陷區治理全國樣板。加快構建“三環、四縱、六橫”城市道路主體框架,動態規劃和滾動實施一批新的基礎設施項目,推進開發區基礎設施向白泉鎮延伸,加快實現公交、電信同城化。加快制定金州、建安等城市組團建設和發展規劃,啟動城市組團發展。制定物流建設規劃,深化、細化市區五大商圈規劃,合理劃分城市功能分區,推進城市協調發展。
雙輪驅動,實現產業與城鎮化相互促進
城鎮化不是城鎮建設規模的簡單擴張,而是讓新城鎮吸納更多的人口,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因此,遼源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以產業發展支撐城鎮化穩步推進,以城鎮化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遼源充分發揮縣城在統籌城鄉上的作用,以縣城為中心,推進城鄉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共同發展。規劃建設了經濟開發區、東遼工業集中區、東西孟工業區等“八大工業區”。遼源明確要求各工業區必須做到“五必有,三落實,一完善,一安置”。“五必有”,就是園區必須有產業定位、必須有投資平臺、必須有招商機構、必須有招商政策、必須有孵化器;“三落實”,就是園區用地指標要落實、環境評價要落實、退城進區要落實;“一完善”就是完善基礎設施;“一安置”就是安置好農民。從而,在制度和措施上保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