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政治新聞-社論-大陸面臨另一波經改路線之爭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3月3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世界銀行(World Bank)日前針對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必須進行另一階段的經濟改革,尤其是應該縮減國有企業規模等,否則就會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因為中國大陸目前的增長模式是不可能持續的。
這是一份長期發展的報告,名稱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China 2030: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探討中國2030年時在一些假設狀況下,將呈現的情形。世銀報告預測,即使北京方面實施了若干改革、避免讓中國經濟遭受衝擊,但到2021年時中國的年增長率仍將降至5.9%,到2026年時更將降至5%。世銀在研究中肯定了有助於避免增長停滯的各項改革,包括加強財政體系、促進綠色增長、擴大社會保障、降低不平等程度、鼓勵創新,以及讓中國金融業融入全球金融體系。
但最具爭議的建議,應該是呼籲北京方面重新界定政府職能,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因此報告上還提出警告,改革的主要障礙將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既得利益集團包括在市場上享有壟斷地位的國企,以及在現有權力結構中享有特權的公司及個人。
這份報告所提,一般認為是相當中肯的建議,因為過去世銀多次的報告,都是單方面提出中國應該如何改進,以善盡國際經濟大國的責任,例如要求人民幣應加速升值等。但這次世銀是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而做出這份報告。世銀總裁佐立克表示,這個項目得到中國副總理李克強的「堅定承諾」,而李克強可望在今年內出任中國總理,顯示大陸政府基本同意報告的內容。
而且就在不久前,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社論也呼籲改革。文章發出了嚴重警告:「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就會有危險。」接著國際金融報也報導,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的聲浪從未停過。但是,最近10年來,國企改革的步子明顯慢了下來。許多學者指出,特別是自金融海嘯以來,國企對許多行業的強勢推進,已經明顯擠佔民營經濟,導致國有企業在很多行業形成壟斷地位,並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圍繞著國有資本的既得利益集團。這些不間斷的報導,似乎就在營造改革的氛圍,加上世銀報告的提出,更讓世人認為大陸當局
世界銀行(World Bank)日前針對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必須進行另一階段的經濟改革,尤其是應該縮減國有企業規模等,否則就會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因為中國大陸目前的增長模式是不可能持續的。
這是一份長期發展的報告,名稱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China 2030: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探討中國2030年時在一些假設狀況下,將呈現的情形。世銀報告預測,即使北京方面實施了若干改革、避免讓中國經濟遭受衝擊,但到2021年時中國的年增長率仍將降至5.9%,到2026年時更將降至5%。世銀在研究中肯定了有助於避免增長停滯的各項改革,包括加強財政體系、促進綠色增長、擴大社會保障、降低不平等程度、鼓勵創新,以及讓中國金融業融入全球金融體系。
但最具爭議的建議,應該是呼籲北京方面重新界定政府職能,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因此報告上還提出警告,改革的主要障礙將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既得利益集團包括在市場上享有壟斷地位的國企,以及在現有權力結構中享有特權的公司及個人。
這份報告所提,一般認為是相當中肯的建議,因為過去世銀多次的報告,都是單方面提出中國應該如何改進,以善盡國際經濟大國的責任,例如要求人民幣應加速升值等。但這次世銀是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而做出這份報告。世銀總裁佐立克表示,這個項目得到中國副總理李克強的「堅定承諾」,而李克強可望在今年內出任中國總理,顯示大陸政府基本同意報告的內容。
而且就在不久前,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社論也呼籲改革。文章發出了嚴重警告:「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就會有危險。」接著國際金融報也報導,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的聲浪從未停過。但是,最近10年來,國企改革的步子明顯慢了下來。許多學者指出,特別是自金融海嘯以來,國企對許多行業的強勢推進,已經明顯擠佔民營經濟,導致國有企業在很多行業形成壟斷地位,並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圍繞著國有資本的既得利益集團。這些不間斷的報導,似乎就在營造改革的氛圍,加上世銀報告的提出,更讓世人認為大陸當局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