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財經新聞-金保法上路 銀保申訴成隱憂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 2012年1月1日 下午1:12
看好銀行保險商機,壽險公司搶破頭要和銀行合作,握有各公司保單的理財專員,推薦商品給客戶的依據是什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上路之後,對銀行保險將帶來哪些衝擊?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去(二○一一)年一~十一月銀行保險的新契約保費共五一三六.四億元,在二十三家發展銀行保險的壽險公司中,有十六家新契約保費逾五成來自銀行保險,超過七成的則有十一家,壽險公司對銀行通路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除了公司知名度與商品優勢之外,「通路」更是提升銷售數字的不二法門。與壽險業務員必須挨家挨戶銷售保單相較,擁有眾多分行等著客戶捧錢上門,不但是銀行發展保險業務的最大優勢,也是壽險公司搶著合作的重要原因。
面對保險業者頻頻登門尋求商機,銀行業者如何選擇合作對象?身為保險商品推手的銀行理專,又是如何從多張同性質保單中,挑選推薦給客戶的商品?
此外,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上路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對於金融機構的營業活動、廣告、招攬都有一定的規範,當保險已成為銀行的重點業務,理專在銷售保單時又有哪些該注意的事項?
嚴選保險公司 為客戶把關
由永豐銀行轉投資成立的永豐人身保險代理人,即憑藉自家銀行在全國分布近一三○個營業據點的優勢,成為保險公司積極爭取合作的對象。永豐人身保代董事長吳家懷表示,受到主管機關對銀行保險的監理尺度趨嚴的影響,多數銀行也開始慎選往來的保險公司,包括資本適足率(RBC)須高於二○○%、上市公司或有國內外信用評等要求,都是銀行業者會納入評估的項目。
除了財務穩健之外,吳家懷強調,選擇合作的保險公司還會考量服務品質與教育訓練,前者包括銀行理專銷售保單的過程是否有瑕疵,以及要保書的填寫是否正確,保險公司都要反映讓銀行端改善,對於無法配合教育訓練的保險公司,銀行端也握有不讓該公司商品上架的決定權。
理專賣保單 佣金非唯一考量
與登錄於壽險公司的業務員相較,銀行理專的優勢之一就是手上同時握有多家保險公司的商品,而在眾多同類型保單當中,理專推薦給客戶的依據是什麼?佣金高低會不會影響對商品的「好感」?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理財商品
▼網友的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news 的頭像
      talknews

      每日新聞摘要&網友評論分享

      talk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