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娛樂新聞-電影成功 才能帶動城市行銷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1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吳敏菁、張士達╱彰化報導】
看國片成了全民運動,引領人們以新的眼光來看待生活的城市、鄉鎮,引領一波波觀光熱潮,電影人從本土、在地,找到說故事的方式,觀眾則從電影找回熟悉的情感、喚起認同,為城市行銷注入新能量,如何協助打造電影環境成了重要的文化政策。
知名製片李烈表示,當電影製片人,最大希望就是電影暢銷,以《艋舺》為例,電影開拍之初,找了很多企業、廠商合作談商機,一再碰壁,只是當初並沒想過城市行銷,但堅持在地故事在地拍,後來電影聲勢一起來,萬華地區商家的營業額也上升幾十倍,「剝皮寮」成為熱門觀光點,真是預料之外。
李烈說,《艋舺》九○%在萬華開拍,萬華有黑幫、流鶯、遊民等,龍蛇雜處,隨時可能有突發狀況,像是拍街頭打鬥得封街等,亟需警察局、消防局等公部門協助,不是架著攝影機到處拍就成,沒事先協調、申請,會遭取締
看國片成了全民運動,引領人們以新的眼光來看待生活的城市、鄉鎮,引領一波波觀光熱潮,電影人從本土、在地,找到說故事的方式,觀眾則從電影找回熟悉的情感、喚起認同,為城市行銷注入新能量,如何協助打造電影環境成了重要的文化政策。
知名製片李烈表示,當電影製片人,最大希望就是電影暢銷,以《艋舺》為例,電影開拍之初,找了很多企業、廠商合作談商機,一再碰壁,只是當初並沒想過城市行銷,但堅持在地故事在地拍,後來電影聲勢一起來,萬華地區商家的營業額也上升幾十倍,「剝皮寮」成為熱門觀光點,真是預料之外。
李烈說,《艋舺》九○%在萬華開拍,萬華有黑幫、流鶯、遊民等,龍蛇雜處,隨時可能有突發狀況,像是拍街頭打鬥得封街等,亟需警察局、消防局等公部門協助,不是架著攝影機到處拍就成,沒事先協調、申請,會遭取締
▼網友的評論▼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