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娛樂新聞-李烈:拍出普世價值 才能走出台灣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14日 下午4:53
中國時報【張士達╱彰化報導】
台灣電影今年一飛衝天氣勢如虹,但監製李烈身為國片大姊大,仍不忘在此時提出最直率的建言:「這兩年我在國外,常聽到國外的人在講,台灣電影這幾年拍太多本土特色的片子,像《海角七號》、《父後七日》、《雞排英雄》。但這些片子都走不出台灣,到了海外沒人要看,這是值得憂心的現象。」
李烈認為,本土色彩電影雖讓台片復興,但在階段性任務之後,就得拓寬片型:「電影要存活一定要賣錢,現在拍台灣本土特色就會賣錢,但卻又走不出去,長久以來就只有台灣人看。但台灣市場太小,只能拍小格局、小製作、小成本,只要拍更大的,靠台灣市場就無法回收。必須要有更多元化的題材,拍出普世認同的文化價值,才能走出台灣以外。不能一直拍只講本土語言的東西,也拍太多了,電影應該是包羅萬象的。」
她以《艋舺》、《翻滾吧!阿信》為阮經天、彭于晏打造出明星光環,一直強調培養明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出道時台灣電影仍在頂峰,雖
台灣電影今年一飛衝天氣勢如虹,但監製李烈身為國片大姊大,仍不忘在此時提出最直率的建言:「這兩年我在國外,常聽到國外的人在講,台灣電影這幾年拍太多本土特色的片子,像《海角七號》、《父後七日》、《雞排英雄》。但這些片子都走不出台灣,到了海外沒人要看,這是值得憂心的現象。」
李烈認為,本土色彩電影雖讓台片復興,但在階段性任務之後,就得拓寬片型:「電影要存活一定要賣錢,現在拍台灣本土特色就會賣錢,但卻又走不出去,長久以來就只有台灣人看。但台灣市場太小,只能拍小格局、小製作、小成本,只要拍更大的,靠台灣市場就無法回收。必須要有更多元化的題材,拍出普世認同的文化價值,才能走出台灣以外。不能一直拍只講本土語言的東西,也拍太多了,電影應該是包羅萬象的。」
她以《艋舺》、《翻滾吧!阿信》為阮經天、彭于晏打造出明星光環,一直強調培養明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出道時台灣電影仍在頂峰,雖
▼網友的評論▼
-
大澤木小鐵 20日前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