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娛樂新聞-原漢一起來①:賽德克‧巴萊 從電影看當代
台灣立報 - 2012年1月3日 下午10:12
相關內容
放大照片原漢一起來①:賽德克‧巴萊 從電影看當代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回顧2011年,若要講出原住民相關話題,大多數人應會首先想起電影《賽德克‧巴萊》。電影自2011年9月以上、下集方式放映後,以賽德克族語發音的電影引起許多迴響。在經過時間發酵、沉澱劇情後,原住民族以外的主流社會,究竟從電影中看見什麼?
「原漢‧一起來」專題,從原住民觀眾與漢人觀眾的角度,把電影視角延伸,從電影觀感來看原住民與漢人眼中,對原住民族歷史、教育、自我認同與自治等相關議題的看法。
自電影上映後歷經4個月以來,《賽德克‧巴萊》從電影開始,逐漸演變成一種「原民風」風潮。在戲院,可以看到穿著原住民族服的觀眾入場觀影;電影周邊商品、霧社街片場旅遊也相當受歡迎。電影中的眾多原住民族籍演員,在電影宣傳攻勢下擔任不同的角色,包括為活動代言、音樂表演,力求將電影推上金馬獎後另一波熱點。
也有網友在圖與文上發揮創意,例如Kuso版的電影海報、或是「炒地皮‧賣來」的照樣造句。
但看過討論後不難發現,電影相關話題多半集中在拍攝技巧、動畫成效,或是討論電影行業在台灣的發展。對歷史有興趣的觀眾,包括多家主流媒體製作的專訪,則會聚焦在霧社事件各面向的相關討論。
部分原住民族人對於電影的期待,則是希望能藉由電影引起興趣,讓更多人看見在台灣的原住民,更重要的是看見當下原住民族的處境與面臨的議題。但是,電影上映經過4個月,是否真能吸引更多人關注現在的原住民族?
語言音樂獲得迴響
政大華文研究所學生陳英智說,自己學的是語言,所以特別關注電影裡的賽德克語。以全族語發音的電影,非賽德克族籍演員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回顧2011年,若要講出原住民相關話題,大多數人應會首先想起電影《賽德克‧巴萊》。電影自2011年9月以上、下集方式放映後,以賽德克族語發音的電影引起許多迴響。在經過時間發酵、沉澱劇情後,原住民族以外的主流社會,究竟從電影中看見什麼?
「原漢‧一起來」專題,從原住民觀眾與漢人觀眾的角度,把電影視角延伸,從電影觀感來看原住民與漢人眼中,對原住民族歷史、教育、自我認同與自治等相關議題的看法。
自電影上映後歷經4個月以來,《賽德克‧巴萊》從電影開始,逐漸演變成一種「原民風」風潮。在戲院,可以看到穿著原住民族服的觀眾入場觀影;電影周邊商品、霧社街片場旅遊也相當受歡迎。電影中的眾多原住民族籍演員,在電影宣傳攻勢下擔任不同的角色,包括為活動代言、音樂表演,力求將電影推上金馬獎後另一波熱點。
也有網友在圖與文上發揮創意,例如Kuso版的電影海報、或是「炒地皮‧賣來」的照樣造句。
但看過討論後不難發現,電影相關話題多半集中在拍攝技巧、動畫成效,或是討論電影行業在台灣的發展。對歷史有興趣的觀眾,包括多家主流媒體製作的專訪,則會聚焦在霧社事件各面向的相關討論。
部分原住民族人對於電影的期待,則是希望能藉由電影引起興趣,讓更多人看見在台灣的原住民,更重要的是看見當下原住民族的處境與面臨的議題。但是,電影上映經過4個月,是否真能吸引更多人關注現在的原住民族?
語言音樂獲得迴響
政大華文研究所學生陳英智說,自己學的是語言,所以特別關注電影裡的賽德克語。以全族語發音的電影,非賽德克族籍演員
▼網友的評論▼
全站熱搜